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科普基础建设 工作动态

馆校携手,构建科学教育 “高速路”——省科技馆与省实验中学联合举办“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

来源: 省科技馆 时间: 2025-04-03

  3月31日至4月1日,由河南省科技馆与河南省实验中学联合举办的“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在省科技馆圆满举行。本次活动以合作拓展资源,以场景赋能实践,以探究驱动思维,通过近100场科教活动和精彩科教影片,为1700余名学生打造了沉浸式的科学探索盛宴。

  馆校同赋能,让科学教育更“顺畅高效”。

  活动以学校课程目标为核心导向,对省科技馆丰厚的科学教育资源展开了系统性整合。借助“馆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创新协同模式,一方面将省馆独特的科教资源引入校园,另一方面以校本课程的理念引导馆本资源的运用,实现了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的有机对接与深度互补,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活动中,科技馆辅导员与省实验中学的教师共同授课,将科技馆实践探究与学校理论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学教育学习平台。

109708774950228

  多展厅联动,让科学教育更“多元立体”。

  在宇宙天文、动物家园、创享空间、探索发现等四大常设展厅中,主题各异的巡场讲解、展项互动、科学课程、实验秀等科学教育活动精彩纷呈。从《数境奇航·形秘追踪》《音悦课堂》的实践探究,到《北极熊三大法宝》《冰原与家园:探秘生物多样性》的生物观察;从《日食》《地震平台体验》的宇宙天文探索到《美术创作——我们的星空》《旋律大师》的艺术体验......同学们在不同展厅的多元活动中感受科技魅力,在“看、听、学、做、思”的立体化科学教育空间里,拓展科学视野、掌握科学知识。

馆校新闻1.png

  融创新实践,让科学教育更“新鲜有趣”。

  在青少年创新教育区内,“机器人教室”“机器人工坊”“探客工坊”“艺术工坊”等区域开设了多种多样的STEAM课程,精彩纷呈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创新思维,拓展实践能力。《机器人编程》《声控小黄人》等课程聚焦于前沿科技与创意实践,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培养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热缩片》课程将材料科学与手工制作相结合,让孩子们了解材料科学与物理变化的有趣和神奇;《拱桥》课程则通过动手搭建,让学生探究力学结构与承重极限,感受工程设计的智慧与魅力。这些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馆校2.png

  沉浸式观影,让科学教育更“身临其境”。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地球变化图集》和《北极:冰冻星球》两部科教影片。借助省科技馆球幕影院与巨幕影院的前沿科技视听场景,影片通过超高清画面呈现,融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北极生态保护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不仅传递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通过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生态故事,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未来的科技报国之路播下希望的种子。

6957498239911035

3493733038339931

  为切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全力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河南省科技馆始终秉持创新与合作的理念,充分发挥场馆资源优势、创新活动模式、深化社会合作,多措并举探索科学教育新模式、新路径。目前,已有170余所学校到馆开展研学活动,参与多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师生总计7万余人,有效推动了中小学科学教育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衔接。

  此次活动是省科技馆与省实验中学自签署战略协议后,首次合作开展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共同探索、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教育活动,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人:展览教育部

审核人:省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