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复旦大学和剑桥大学研究人员
开展的最新研究表明
相比同龄人
睡眠时间更长且入睡时间更早的青少年
大脑功能更佳、认知表现更出色
即便只差****15分钟
大脑功能也天差地别
研究还发现就算是睡眠习惯较好的青少年
其睡眠时长
仍未达到该年龄段的推荐标准
睡眠对人体机能运转至关重要。科学家认为,睡眠期间大脑会清除积累的毒素,神经连接得到巩固和优化,从而增强记忆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还表明,睡眠能提升免疫力,并改善心理健康。
在青少年时期,睡眠模式会发生变化。青少年往往倾向于晚睡且睡眠时间减少,这直接影响生物钟调节。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大脑功能和认知发育的关键阶段。美国睡眠医学会建议,青少年的理想睡眠时间是8-10小时。
脑容量模式和功能网络连接性有助于相关的睡眠维度剑桥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Barbara Sahakian表示:“虽然青春期是发育关键期,但我们对青少年睡眠状况的了解却远少于成年阶段,比如青少年实际睡眠多长?这对他们的大脑功能和认知表现会产生什么影响?”
传统研究多依赖青少年自述睡眠情况,数据准确性有限。为此,复旦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美国“青少年大脑认知发展研究”的数据——这是全美规模最大的儿童脑发育长期追踪项目。研究人员通过3200多名11-12岁青少年佩戴的智能手环获取客观睡眠数据,并与脑部扫描及认知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团队还额外验证了两组13-14岁青少年(约1190人)的数据以确认结论。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细胞报告》上发表。
研究发现,这些青少年大致可分为3类:第1组(占39%),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10分钟,往往入睡时间最晚,起床最早;
第2组(占24%)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21分钟,各项睡眠指标均处于平均水平;
第3组(占37%)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25分钟,往往入睡时间最早,且睡眠期间心率较低。
三种生物型青少年认知能力的纵向变化以及脑容量和功能网络连接性的发展
尽管这几组青少年在学业成绩方面未见显著差异,但在词汇、阅读、问题解决和专注力等认知测试中,第3组表现最优,第1组最弱。脑部扫描显示,第3组的脑容量最大、脑功能最佳,而第1组则相反。
Sahakian教授强调:“尽管每组之间的睡眠时长差异相对较小,仅15分钟左右,但大脑结构和功能差异已非常明显。这充分说明,在人生这一关键阶段,保证优质睡眠是何等重要。”
研究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的马庆博士指出:“虽然我们的研究不能直接证明青少年大脑功能和认知能力更好是因为他们睡眠更好,但已有大量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例如,研究表明睡眠对记忆有益,尤其是对记忆巩固的促进作用,这对学习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还发现,第3组青少年睡眠期间的心率最低,而第1组的心率最高。较低心率通常意味着更健康的状态,而较高心率往往伴随睡眠不安、频繁觉醒和日间嗜睡等问题。
由于该项目具有长期追踪特性,研究团队发现,这些青少年在睡眠模式、大脑结构与功能,以及认知表现方面的差异,在研究观察时间点的前后两年间是持续存在的。
复旦大学资深研究员程炜补充道:“鉴于睡眠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探究为何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睡得更晚、更少。是因为完成学业或是玩电子产品吗?还是他们的生物钟本身就延迟了入睡信号,要到很晚才感到困倦?”
来源:科普中国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