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科普流量明星

科普·流量明星||49岁是分水岭?新研究:大脑这个变化让你越来越懒

来源: 科普中国 时间: 2025-05-20

压.png

  随着年龄增长

  身体活动量往往会减少

  传统观点认为

  肌肉流失、力量下降和行动能力减弱

  是老年人运动减少的主因

  然而

  美国东北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

  当大多数人运动量减少时

  (约49岁左右)

  大脑变化可能才是关键诱因

1747415919442.png

  “我们发现,大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人们身体活动行为的一些差异。”该研究合著者、物理治疗与运动康复科学助理教授Timothy Morris表示。

  这项发表在《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通过分析剑桥老龄化神经科学中心的数据库(涵盖18-81岁人群的运动自述报告和脑部核磁共振影像),采用分段回归统计技术,来找出年龄与身体活动之间关联发生变化的节点。最终,研究人员锁定运动量随年龄下降的拐点——49岁,继而他们转向研究大脑,探究其背后的神经机制。

  Morris指出,虽然社交、环境、经济、家庭等因素都会影响运动习惯,但近年来研究特别关注“执行功能”在人们决定是否保持活跃中所起的作用。执行功能是指一个人集中注意力、规划和实现目标的能力,其中包括多任务处理、工作记忆和自我控制等认知过程。“现在,我们开始看到不同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趋于一致,都在精确研究大脑中究竟是什么在预测人们对身体活动的参与度。”他说。

  研究聚焦大脑“突显网络”的关键作用——这个由脑岛、背侧前扣带回等区域组成的系统,如同思维的调度员,持续扫描环境刺激并作出响应。

  “该网络包含抑制控制子系统,能阻断习惯性的无意识冲动,”Morris举例说明,“比如当你计划去健身房,回家拿装备时看到了沙发,作为人类,我们都有尽量减少付出努力的倾向。

  现在,因为看到沙发,大脑就必须抑制‘立即休息’的本能冲动,才能坚持运动计划。”研究揭示:年龄增长会导致突显网络发生变化,继而引发运动量下降。“我们发现,这个网络不仅与全生命周期的运动量相关,更是年龄与运动量负向关联的中介变量,”Morris强调,若该因果关系成立,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保持运动习惯会变得更加困难。“应该在中年阶段就维持运动习惯,在脑机制尚未导致运动衰退前,增强参与身体活动的认知能力。”Morris指出,这其实是个良性循环:运动有益大脑健康,而健康大脑又能促进自主运动行为。

  研究团队下一步将通过干预实验更深入地探究因果关系:修改受试者的突显网络活动,随机分组后观察运动行为变化。Morris表示:“我们正试图解析人类运动行为的底层机制,进而开发精准的行为干预策略。”

  来源:科普中国

微信图片_20240806150932.png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