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科普流量明星

科普·流量明星||鱼刺卡喉后,喝醋、咽米饭……不幸身亡!这些“土方法”可能要你的命

来源: 科普中国 时间: 2025-05-22

4f36c95e841ee5dbcce8f0f886553db.jpg

  用错误的方法应对鱼刺卡喉,十分危险↓↓↓

  近日,一名29岁男子被鱼刺卡住后连忙喝醋,又吃了几口米饭,到了第二天,男子明显觉得吞咽不适,紧接着出现了呕血,送医检查后发现在男子食管上端有一根长达5厘米的鱼刺,已经刺穿食管和胸主动脉,最终没能挽回生命。

  医生提醒,遇到鱼刺卡喉时,喝醋、吞饭都是错误的方法,不仅没用还会加重损伤!

  喝醋不仅没办法让鱼骨“软化”,反而容易造成咽喉及胃食管黏膜损伤。

  吞咽食物容易导致口咽部的鱼刺扎伤局部黏膜,或者下行至更深的位置!

  已经咽下去了,还用再去医院吗?

  一般能够被咽下去的鱼刺都是比较小的鱼刺。如果没有异物感或疼痛感,通常是可以放心的。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某些人在卡鱼刺后疼痛感不是很明显,仅仅是喉咙有异物感,便会不予理会。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对身体来说,鱼刺是一种异物,长时间存在会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

  卡在食道、气管中长时间不取出来,会引起食道黏膜溃疡,甚至食道穿孔,有很大危害。如果卡在食道的大血管旁,会增加刺伤大血管的可能性,危及生命安全。

  鱼刺卡喉喝醋、吃馒头……有用吗?

  吃鱼卡刺,有些老一辈人会使用土方法来解决,如吞咽馒头米饭、喝醋、用手抠等,但这些方法并不科学。

  鱼刺的主要成分是钙,可与醋中的醋酸发生反应,但想要用喝醋来软化鱼刺,效果甚微,因醋在喉咙中只是短暂停留,作用时间不长,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软化鱼刺需要长时间的浸泡。另外,醋容易刺激食道,如果食道被鱼刺划破产生伤口,喝醋反而容易进一步刺激伤口造成不适。

  而吞咽食物反而会把鱼刺推得更深。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鱼刺都是卡在扁桃体、舌根处这些较浅的位置,而盲目吞咽食物,会将鱼刺推入咽喉深处,划破咽喉和食道,可能造成感染;如果鱼刺较大,甚至会直接穿透食道,造成穿孔。

  食道被穿孔,容易引起局部脓肿,这些脓肿会压迫气管导致窒息,也可能牵连血管引起重症感染;食道附近还挨着主动脉,鱼刺划破食道后可能也会刺破主动脉,引起大出血。有些鱼刺还会进入胃部和小肠,引起胃穿孔和腹膜炎,如果不及时处理,分分钟有生命危险。

  还有人可能会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处理,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鱼刺卡到的是食管而不是气管。

  吃鱼卡刺如何正确处理?

  吃鱼卡刺,千万不要自行盲目取刺,先保持镇定,确认是否真的被鱼刺卡住,排除因进食速度过快导致食物擦伤食道黏膜的假象。

  如何确认是鱼刺卡喉?若静止时(不做吞咽动作),疼痛不明显,而吞咽时有明显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一般是鱼刺卡喉了。

  1.咳嗽

  如果鱼刺不太大,可以尝试用力咳嗽。很多情况下,细小的鱼刺是可以跟着气流脱落下来的。

  2.尝试自己取

  卡在较浅部位的小鱼刺,患者可以尝试对着镜子或者在亲友帮助下在扁桃体、扁桃体周围和舌根浅部寻找鱼刺,找到后可拿镊子取出。

  3.刺痛感强烈时,要及时就诊

  如果不小心被又大又硬的鱼刺卡住,且有强烈的刺痛感,或者感觉颈部、胸部刺痛明显,应该尽快就医。

  医生会根据鱼刺的大小、深浅及部位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

  ①直接取:能看见、位于较浅位置的鱼刺,医生会尝试先在直视下取;

  ②喉镜取:如果肉眼不可见,或位置太深,或患者有明显恶心、呕吐感,可考虑借助喉镜来取;

  ③胃镜或食道镜取:若怀疑异物已经进入食道,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胃镜或者食道镜取,这时可能需要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

  ④开胸手术取:若怀疑异物已经穿出咽部或食道,这时候情况就比较危急,就可能需要胸外科的大夫进行开胸手术了。

  总的来说,吃鱼卡刺,只要处理得当,就不会有什么大碍。鱼作为我们日常生活饮食体系里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如果我们因鱼刺而拒绝食用它,实在是得不偿失。

  如果你也喜欢吃鱼,却苦于鱼刺而无法大快朵颐,那不妨选择一些鱼刺少的鱼来食用,比如金鲳鱼、石斑鱼、鲈鱼、罗非鱼等,这些都是美味又刺少的鱼类。另外,在食用鱼类时,要切记不要一心二用,专心吃鱼,专心“挑刺”,才能吃得更安心~

  不小心吞了其他异物,怎么办?

  其实不止鱼刺会卡喉。

  枣核、硬币、各种骨头都有可能卡在喉咙里,只不过鱼刺确实是最常见的。

  若卡的地方较浅,可先尝试咳嗽,看能否咳出异物;

  如果不能咳出异物,就暂停尝试,同时不要试图通过大口吞咽饭团、馒头等企图将异物吞进肚子里;

  尽早去医院,求助专业医生的帮助;

  有时候异物会卡住气管,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此时应及时拨打120求救电话。

  来源:科普中国

cf154953523a9a951059e7e458e5754.png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