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16日,由中国老科协主办,河南省科协、河南省老科协承办的银龄科普行动暨院士专家巡讲活动,特邀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员、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少平教授,走进新乡、焦作为4所学校作科普报告,2000余名师生聆听受教。
在新乡市明德小学、博爱县第一中学,马少平教授分别作《走进人工智能世界》科普报告。他从木牛流马、指南车等古代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幻想讲起,带领师生们回溯了人工智能的诞生,并结合大语言模型ChatGPT、自动驾驶、“四库全书”数字化等案例,剖析了算法与大语言模型的发展状况,阐述了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新技术的共同驱动下呈现出的新特征。
在新乡市第二中学,马少平教授以“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为主题,从人类智能基本能力到人类的智能行为分析,从智能语音助手到图像识别技术,从智能家居到无人驾驶,用一个个充满趣味的实例,将抽象的人工智能概念讲得通俗易懂。他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社会变革,同时引导同学们思考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社会问题。最后,马教授指出,目前人工智能还处在发展中,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将个人理想融入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
在孟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马少平教授以《人工智能的奥秘》为题,通过2025年央视春晚中表演“赛博秧歌”的智能机器人、AlphaGo围棋程序等实例,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人工智能的核心原理与发展历程,阐释了人工神经网络、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如何模拟人类思维,展望了第三代人工智能的未来方向,强调“人工智能虽发展迅速,但仍需突破技术局限”。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围绕“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的影响”“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创造力”等话题与马少平教授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掌声频频,展现了青少年对科技的热忱与思考。马少平教授表示:“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孩子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成为未来创新的主力军。”
供稿人:陈静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