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科普流量明星

科普·流量明星||隔夜凉拌菜引发全身“换血”,1毫克即可致命!

来源: 科普中国 时间: 2025-07-15

4f36c95e841ee5dbcce8f0f886553db.jpg

  一位68岁的患者王女士怎么也没想到,一盘普通的凉拌白木耳会让她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前一天晚上泡发的木耳,经过一整夜的浸泡后做成凉菜,食用后不久她便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的症状,随后病情急转直下,肝功能指标飙升数十倍,陷入昏迷。经医院诊断,这是典型的“米酵菌酸”中毒。

  看不见的致命杀手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的代谢产物,其毒性之强令人胆寒——仅需1 mg就足以致命。这种毒素可怕之处在于它耐高温、难溶于水,即使经过高温烹煮也无法破坏。更棘手的是,它没有特效解药,一旦中毒,医生只能通过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方式尽力清除毒素,同时进行对症治疗。

  中毒初期症状与普通食物中毒相似: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乏力。但随着毒素在体内扩散,它会精准攻击肝脏、大脑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导致急性肝衰竭、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致命。

  这些食物最危险

  除了木耳、银耳等菌类外,还有两类食品是米酵菌酸中毒的高危品种。发酵的谷类制品如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南方的糯米汤圆等,若制作过程卫生条件不佳或存放时间过长,极易滋生椰毒假单胞菌。

  湿粉类淀粉制品同样风险很高。河粉、米线、肠粉、濑粉、粿条、米粉等,由于富含淀粉和水分,在常温下存放时间稍长就会变质。尤其是散装销售的湿粉类产品,如果储存条件不当,更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泡发木耳的正确方式

  木耳本身营养丰富,是健康食材,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泡发时间过长是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最佳做法是即泡即食,冷水浸泡1~2 h即可,最长不要超过4 h。如果用热水泡发,时间要更短。

  泡发容器要清洁,最好使用玻璃或陶瓷器皿,避免使用塑料容器。泡发后的木耳如果暂时不用,要沥干水分后放入冰箱冷藏,但也不要超过24 h。特别要注意的是,夏季高温天气,室温下泡发时间更要严格控制。

  选购储存有讲究

  购买湿粉类食品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包装产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散装产品风险较高,购买时要观察是否有异味、变色等异常情况。买回家后要尽快食用,不宜长时间存放。

  储存食物时要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潮湿闷热的环境会加速细菌滋生。如果发现食物有霉变迹象,要整批丢弃,千万不要认为去掉霉变部分就可以安全食用。

  中毒后的紧急处理

  一旦怀疑米酵菌酸中毒,要立即就医,不要自行催吐或服用药物。就医时要尽可能提供可疑食物的样本,这有助于医生快速确诊。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进行血浆置换,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由于没有特效解毒剂,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护肝、纠酸、补液等支持治疗。中毒后的前24 h是抢救的黄金时间,越早治疗,生存希望越大。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日常饮食中的小细节可能关乎生死。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食物更容易变质。对于木耳等需要泡发的食材,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做到现泡现吃。

  来源:科普中国

cf154953523a9a951059e7e458e5754.png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