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作物高温防控措施

来源: 省农技协 时间: 2025-07-16

       近日,我省大部将持续37℃以上高温闷热天气,部分县(市、区)最高气温40℃以上,局部超过42℃,中南部局部可能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高温天气将加快土壤失墒,易对玉米、花生、大豆、山药、辣椒、石榴、茶叶等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生长和产量。为应对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河南科技小院联盟组织部分科技小院专家结合住院实践,提建议、出实招,帮助大家科学应对高温天气,做好农作物管理,助力乡村振兴。

 

玉米高温应对措施

邵瑞鑫 教授 建安麦玉科技科技小院指导老师

杨雪 博士 新乡玉米科技小院指导老师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当前河南省夏玉米正值孕穗期,恰逢持续高温天气,这将高温不仅影响植株生理代谢,还可能影响穗分化,降低授粉质量,造成穗发育不良,进而影响产量。为减轻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确保今年玉米稳产增收。    建议:(1)以水调温及时进行补水降温,充分利用现有滴灌、微喷设施进行“少量多次”灌溉,于傍晚至清晨分次供水(每次3-4小时),保持根层湿润,可有效降低根区温度并避免午间高温伤苗;微喷雾化灌溉可直接改善冠层小气候环境,降低冠层温度;无设备田块可用无人机低空喷清水应急。(2)水肥协同,需采取“地上地下双补”策略。地下部重点强化氮钾养分协同,滴灌田块应施用水溶肥,传统田块适当增施氮肥,减轻高温对穗分化的影响。地上部则依托植保无人机开展叶面营养补给,可于傍晚喷施叶面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氨基酸叶面肥”,适当添加腐植酸及锌硼微肥,促进营养均衡供应。以增强植株抗逆性,缓解高温胁迫。但需注意避开扬花期喷施,以免影响花粉活性。(3)对于种植密度过大的田块,可适当去除底部3片老叶,改善田间通风条件,降低冠层温度,但务必保留穗位叶以上的功能叶,确保光合作用效率。(4)在上午气温相对较低时,采用无人机低空扰动或人工拉绳辅助授粉,促进花粉扩散,可提高授粉成功率。(5)高温干旱天气易诱发红蜘蛛、蚜虫、玉米螟及茎基腐病等病虫害,需加强综合防控。可根据田间病虫种类,对症将杀虫剂、杀菌剂与叶面肥科学配伍,可选用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喷雾防治,各自使用说明推荐用量组合施用。一喷多促,实现病虫兼治、营养补充和高温缓解的多重效果。施药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产生,并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

花生高温应对措施

    赵亚南副教授 新乡花生科技小院指导老师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高温对花生的危害

       河南多数地区花生正处于开花下针期,高温会影响花生的开花授粉,降低花粉活力,导致落花落果增多,下针困难,结荚数量减少,最终造成产量损失。

对于尚处于苗期的花生田块,高温易导致土壤水分蒸发过快,造成幼苗缺水,出现萎蔫、生长迟缓,甚至因干旱胁迫导致幼苗死亡。

对于结荚期和膨果期的花生,高温会加速植株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养分,同时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导致荚果发育不良,出现瘪果、空果,降低花生的饱满度和出油率。

此外,高温高湿的环境还容易引发花生叶部和根茎部等病害,以及蚜虫、红蜘蛛等虫害,进一步加剧对花生的危害。

       二、高温气候应对措施

       1.合理灌溉是降温保苗、促进生长的关键,应根据土壤墒情和花生生长阶段及时浇水。注意浇水时间宜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免在正午高温时浇水,以防土壤温度骤变对根系造成伤害。灌水方式推荐采用滴灌或喷灌,可以精准地将水分输送到花生根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大水漫灌引起田间积水导致花生烂根;同时减少田间湿度,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70%为宜。

       2.高温会影响花生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合理施肥可增强植株的抗高温能力,每亩可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20公斤。在高温季节,根外追肥通过叶片吸收养分,可快速补充营养。在每亩用尿素0.5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兑水50公斤,每隔7-10天叶面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能缓解高温胁迫。花生开花下针期叶面喷施锌、硼、钼等微量元素肥料,能提高坐果率;结荚期和膨果期花生添加钙肥,如1%-2%的过磷酸钙浸出液,可促进荚果发育。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水肥一体化方式补充营养。

       3. 花生中后期是病虫害高发期,高温高湿气候易引发病虫害。对于叶斑病、锈病等叶部病害,甜菜夜蛾、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等虫害,白绢病、青枯病、根腐病、茎腐病等根茎病害,要加强监测,及时防治。

       4.中耕松土可打破土壤板结,同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降温的作用。中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避免损伤花生根系。在花生行间覆盖秸秆、麦糠等物质,也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地表温度,改善田间小气候。覆盖物厚度以5-10厘米为宜,既能起到保墒降温的效果,又能抑制杂草生长。

大豆高温应对措施

    汪洋副教授 杞县大蒜技小院指导老师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俗话说:“大豆初花期,见花就管理。”眼下,我省许多田块的大豆已逐渐迈入初花期,这一阶段堪称大豆生长的枢纽。高温天气容易造成大豆落花、落荚,前期可以在适时晚播和抗高温品种选择上下功夫,如果没有提前做好抗高温的准备,当前依然可以通过水肥管理帮助大豆抵抗高温、减少损失:

       (一)及时灌水补墒

       大豆花荚期需水量大,近期应随时关注土壤墒情变化,充分利用可用水源,喷灌、滴灌等多形式浇水补墒、灌水降温,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在70%~80%左右,减少干旱影响。

       (二)增施抗旱剂与叶面肥

       高温时期可采用叶面喷肥,既有利于降温增湿,又能补充大豆生长发育必需的水分及营养。宜在晴热天早晚,选择抗旱剂(含低分子量的黄腐酸为主的产品)+磷酸二氢钾+含微量元素水溶肥,均匀喷施于夏大豆的植株及叶片的正反面,可提高大豆的抗旱及抗倒伏能力。

       (三)防治病虫害

       高温干旱容易导致大豆蚜虫、豆荚螟、跳甲类、夜蛾类、根腐病等危害偏重发生,可同时喷施杀菌剂与杀虫剂,如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甲维·虫螨腈+嘧菌酯,按推荐剂量混合喷雾。

综合来看,在灌水补墒基础上采用“抗旱剂+叶面肥+杀虫剂+杀菌剂”同时喷施,实现“一喷多促”,达到抗旱、防病、防虫、减灾的效果。

 

 

 

山药高温防控措施

李岚涛副教授 温县铁棍山药科技小院指导老师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未来多日我省将持续37℃以上高温闷热天气,局部可达40℃以上。铁棍山药高温天气应注意以下防控措施。

       优化水分管理。目前正值铁棍山药生长盛期,田块出现明显旱象时,优先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注意浇水避开高温时间段。铁棍山药高温期间浇水一般建议在晚上进行,防止高温烫茎烫苗,引起茎基腐病。铁棍山药一般5月底6月初齐苗后,茎蔓未封垄前浇第一水;6月底7月初入伏前浇第二水;立秋前后浇第三水。若土壤墒情适宜,第一水和第二水可以合并,伏天一般不要大量浇水。因为7~8月份为铁棍山药生长盛期,此时若土壤墒情过大,铁棍山药易发生茎基腐病,影响产量和等级。

       适时适量追肥。缺肥地块铁棍山药要适时适量补肥。块茎膨大期追肥1次,每亩可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30kg左右。铁棍山药现蕾后,可叶面连续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1%过磷酸钙溶液(50~60kg/亩)3~4次,每次间隔6~7天,可以提高山药产量和品质。同时,7-8月份山药生长旺盛要时刻关注地上部分旺长情况,及时打尖控旺,可每7-10天打一次尖。同时采取滴灌技术补充养分,每10-15天补充一次水肥,每次用量在10公斤/亩(采用高钾、中氮、低磷水溶肥料)。

 

高温天气辣椒水肥管理

睢福庆 博士 临颍辣椒科技小院指导老师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在高温天气下,辣椒的灌溉与植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灌溉和科学的植保措施能够有效应对高温带来的挑战,确保辣椒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一、高温天气对辣椒的影响

       高温天气会导致辣椒植株水分蒸发加快,容易出现干旱现象。同时,高温还会加剧病虫害的发生,对辣椒的生长造成威胁。

二、如何判断辣椒是否缺水

       可以通过观察辣椒叶片的状态来判断。如果叶片出现萎蔫、卷曲等现象,说明辣椒可能缺水,需要及时灌溉。

三、高温天气辣椒灌溉要点

       高温天气下,辣椒的需水量会增加。但要注意,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土壤透气性差,影响根系生长。因此,灌溉时要控制好水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忌大水漫灌:避免沟灌导致积水泡根,应沿垄沟缓慢渗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如遇大雨或者漫灌造成土壤结皮,应在天气放晴后及时锄地,破除土壤毛细孔隙,可起到降温保墒的功效,促进辣椒根系呼吸。

       忌高温浇水: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进行灌溉,以免造成土壤温度急剧变化,影响辣椒根系的正常功能。应该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

(水温与地温温差≤5℃)。

       忌旱涝急转:干旱时先浇半沟水缓苗,隔天再补透水,避免果皮开裂。

四、高温天气辣椒施肥管理

       高温天气时候辣椒应控氮增钾,初花期控制氮肥用量,果实膨大期可一次追施尿素5公斤+硫酸钾3公斤。叶面补肥可避开高温时段,喷施磷酸二氢钾800倍液,每亩用水量60-100斤,降低叶面温度并补充养分。盛花期辣椒应少量多次,每亩追施硫酸钾15公斤+尿素10公斤,结合浇水施入。避免正午高温时刻追肥,选择清晨或傍晚喷施农药。

伍、高温天气下如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雨后需及时排水,避免积水烂根。

 

石榴高温应对措施:科学调控肥水保丰收

左卫芳副教授、李玉英教授  淅川石榴科技小院指导老师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省软籽石榴工程研究中心

       夏季持续高温对河南地区石榴生长易造成显著危害,需科学应对以保障产量与品质。

       一、高温对石榴的主要危害:(1)蒸腾失衡  气温超过35℃时,石榴叶片蒸腾速率骤增,根系吸水能力不足,易导致叶片萎蔫、新梢干枯,严重时引发落叶。(2)生理障碍 高温强光会破坏光合作用系统,导致光合效率下降,同时加速果实水分流失,引发裂果、日灼斑等问题,尤其对着色期果实影响显著。(3)养分流失 持续高温使土壤水分快速蒸发,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同时土壤中氮、钾等元素易随水分流失,导致树体养分供应不足。

       二、以肥水调控为核心的应对措施:

       1、精准补水,科学灌溉  采用滴灌或微喷灌技术,避免大水漫灌。每日清晨或傍晚浇水,单次灌水量以湿润根系分布层(20-40厘米)为宜,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60%-70%。(2)高温干旱期可适当增加灌溉频次,每3-5天灌溉一次,同时在树盘覆盖秸秆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

       2、合理追肥,补充养分 (1)叶面喷施:选择0.3%磷酸二氢钾溶液+0.2%尿素溶液,每7-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快速补充树体养分,增强抗热性。(2)根部追肥:结合灌溉追施水溶性肥料,每亩施用氮磷钾复合肥(15:15:15)10-15公斤,配合腐植酸类有机肥,提高根系活力。

       3、辅助管理措施  高温时段可在果园搭建遮阳网,减少强光直射;及时修剪过密枝条,改善通风条件,降低局部环境温度。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缓解高温对石榴的不利影响,保障树体健康生长与果实正常发育,为河南地区石榴丰产奠定基础。

 

烈日“烤”验下的茶园“绿金”

---河南茶农高温干旱下的应对策略

王龙副教授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连日来,我省遭受了极端高温少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给素有“绿色黄金”之称的茶叶产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地守护茶园,确保茶叶产量和品质不受损失,成为我省广大茶农最关心的问题。

       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正通过多种途径对茶树造成伤害:

       (1)紫外线辐射与高温灼伤。强烈的紫外线和持续的高温(>35℃)极大地加剧了茶树的蒸腾作用。茶树叶片为维持生理活动,大量失水,犹如“渴马”般急切渴求水分。尤其在午后高温时段,尖嫩的芽叶最易出现“日烧”现象,即叶片黄化、出现褐色斑点,甚至焦枯。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叶片的观感和商品价值,更直接扼杀了茶树的光合作用效率,是产量损失的首要原因。

       (2)水分胁迫下的“生理性”落叶落果。土壤水分的严重不足,直接限制了茶树对养分的吸收与转运。为了应对生存危机,茶树会主动脱落部分叶片(尤其是老叶),以减少水分蒸发。在极端情况下,连重要的嫩芽也会提前凋落,形成“生理性”落叶落果。这直接导致当季茶叶产量大幅下降,并对茶树来年的生长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3)品质“内伤”:苦涩味加重,香气流失。在高温干旱胁迫下,茶树的新陈代谢紊乱,导致体内氨基酸和茶多酚等酚类物质的过度积累,会显著加重茶叶的苦涩味,而芳香性物质的合成则可能受阻,导致茶叶的香气减弱。整体而言,茶叶的内质品质出现显著下降。

       (4)病虫害“趁虚而入”。高温干旱不仅削弱了茶树自身的抵抗力,也为某些病原菌和害虫提供了有利的繁殖环境。某些真菌性病害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在干燥高温下容易爆发并快速蔓延,给茶园管理带来病虫害防治的巨大压力和新的挑战。

       面对严峻的高温干旱,科学精准的应对是守护茶园“绿金”的关键。

       1. 水分管理:精准滴灌,科学补水。大力推广滴灌或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能将水直接输送到茶树根部,大大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减少了蒸发和径流损失。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保证茶树在最需要水分的时段得到及时补充。在高温干旱期间,每隔 5-7天灌溉一次,每次灌溉量以湿润耕作层 10-20 厘米为宜。根据土壤墒情和茶树生长阶段灵活调整灌溉频率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或缺水。对于缺少水源但茶园道路条件允许的茶园,茶企可联系当地环卫部门,采用洒水车送水的方法对重点区域茶园进行灌溉。灌溉时机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灌溉,避免午间高温时段水分蒸发过快。

       2. 叶面喷施:增强抗逆性,缓解胁迫。在极端高温天气下,叶面喷施一些具有提高植物抗逆性和缓解逆境胁迫作用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氨基酸、腐殖酸等复配制剂,能够帮助茶树在极端条件下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减少蒸腾失水。建议使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 5-7 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 2-3 次。喷施应选择晴朗的天气,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喷施,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喷施,以免造成叶片“肥害”或“灼伤”。

       3. 遮阳降温:为茶树提供“绿色屏障”。对于名优茶、幼龄茶园或特别娇嫩的品种,在极端高温时段(超过35℃),可以考虑在茶园上方搭建遮阳网,以降低光照强度和叶面温度,减少蒸腾失水。建议使用遮光率30%-50%的黑色遮阳网,过高的遮光率会影响茶树正常光合作用。搭建时,遮阳网的高度应高出茶树80-100cm以上,确保空气流通,避免遮阳网因贴近茶树而产生高温传导,导致“二次烫伤”。

       4. 品种优化与生态调控:构筑长效韧性。积极引进或选育具有良好抗旱性、耐高温性以及生理恢复能力强的优良茶树品种。茶园内部种植遮阴树可选用合欢、相思树、马尾松等林木或李、桃、柿等果树。遮阴树的种植不宜太过密集,尽量少占用茶园面积,不影响茶园的机械化管理。同时,在茶园空隙地带推广间作绿肥等植物,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持水保墒能力,还能改善茶园小气候,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从根本上增强茶园的韧性。

       当前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是对我省茶产业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推动茶园管理技术升级的重要契机。广大茶农朋友应充分认识极端气候的潜在危害,主动学习并应用科学抗旱技术。我们坚信,在科学管理措施的保障下,不仅能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更能守护好这片珍贵的“绿色黄金”,为我省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品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人:省农技协

审核人:王红松、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