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调研宣传 智库基地

河南科技智库大别山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召开专题报告研讨会

来源: 省科协调研宣传部 时间: 2025-07-21

  7月15日,河南科技智库大别山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在信阳师范大学召开专题报告研讨会。来自信阳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物理电子工程学院、茶学与食品学院、旅游学院及基地成员20余人参会。会议由基地执行主任范书琴副教授主持。


图片1.png

  围绕智库基地的四个研究方向,遵循“选题论证-框架设计-方法优化-成果转化”的科学思路,跨学科专家组对四项专题报告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精准指导。茶学与食品学院金琦芳博士承接的“河南省地方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建议”专题突出学科交叉维度,引发了热烈讨论。旅游学院高军波教授建议整合遗传育种学、生态经济学和产业政策学的理论方法,构建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框架。他特别强调:“要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建立茶树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同时结合生态经济学分析方法,评估不同品种的产业化潜力。”茶学与食品学院陈震副教授则提出了“种质资源评价-生态适应性分析-产业化开发”的三阶段研究逻辑,建议重点突破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生态适应性评估模型构建等关键技术。科学技术处汤清彬副处长补充强调:“应注重研究成果的政策转化,建议推动制定《河南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条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制度保障。”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张昆副教授承接的“河南省高校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专题着眼产教融合维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刘墨林教授建议建立“高校-企业-政府”三方协同机制,构建“需求对接-联合培养-质量评估”的闭环体系。他提出:“要重点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开发基于真实项目的情境化教学案例库。”旅游学院李明伟副教授则强调需关注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变化,建议建立动态调整的专业设置机制。他提出“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构建校企双主体的培养体系,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与会专家还建议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持续优化培养方案。

  该基地核心成员崔之珍博士承接的“科技赋能下大别山区茶旅融合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专题聚焦问题导向维度。旅游学院高军波教授提出,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破解茶旅融合中产品同质化、体验单一化等现实难题。他建议:“可以开发基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沉浸式茶文化体验项目,构建智慧茶园管理系统,实现生产全程可追溯。”李明伟副教授从文化传承角度提出:“要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将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陈震副教授则建议:“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茶旅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开发基于位置服务(LBS)的智能导览平台,提升游客体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应重点关注科技赋能的具体路径和实施效果评估。

  该基地核心成员范书琴副教授承接的“产业驱动下豫东南高新区人才供需匹配研究”专题则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三维协同。科学技术处汤清彬副处长提出了“人才需求预测-培养体系优化-政策效果评估”的全链条研究方案。他建议:“建立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模型,开发人才供需匹配指数,为政策制定提供量化依据。”刘墨林教授补充道:“要重点研究人才流动机制,分析影响人才集聚的关键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引才留才政策。”李明伟副教授则强调:“要建立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开发订单式培养项目,缩短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差距。”这一系统化研究设计获得专家指导团队的一致认可。

  本次开题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河南科技智库大别山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打造创新高地的决心与成效。作为智库基地的依托单位,信阳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组织效能,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为智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和人才保障。通过构建“学科交叉诊断-问题精准把脉-成果高效转化”的研究闭环,智库基地实现了学术价值、政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多元统一,这将为大别山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供稿人:河南科技智库大别山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

审核人:省科协调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