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儿童户外活动增多,游乐场游玩、户外出行等场景的安全风险上升,同时电信诈骗、拐骗等针对儿童的安全隐患也需警惕。结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求,7月21日,陕州区永昌社区组织辖区小朋友及家长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危险识别与防范技能。
活动由社区科普宣传员李娜主持,用简单提问引入,比如:暑假去游乐场的时候,有没有遇到“有点危险”的事或者平常与小伙伴玩耍的时候有什么小危险呢。引导儿童自由发言,初步了解他们对“危险”的认知,激发参与兴趣。
在了解到小朋友们都对身边的“小危险”都有一定的概念,分模块播放精选超有趣的科普视频,让小朋友们观看视频中的安全小秘密,在每看完一段视频,通过自由发言以及问答互动的方式让儿童举手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小朋友小奖品鼓励。
一、户外及游乐场安全
选取包含“游玩踩踏事件”“滑滑梯安全常识”“吞人栏杆”等内容的动画视频,直观展示危险场景及正确应对方式。
问:在游乐场里玩儿,应注意些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答:1.不穿带绳子和挂件的帽衫和裤子;注意滑梯的缝隙和小零件。
2.不乱碰游乐设备装置,尤其是电线、插座等;
3.充气城堡可能让人致息。
4.氢气球可能发生爆炸;氦气球相对安全。
二、防溺水安全
☆小朋友要知道预防溺水“六不”口诀:
1. 不私自下水游泳。
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家长需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内容、知同伴、知归时。
引导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日常教育管理,不让孩子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玩耍等。
三、防拐防骗安全
播放以儿童视角拍摄的情景视频,模拟“陌生人给零食”“假装是爸妈朋友来接人”等场景,演示如何拒绝、如何向周围人求助。
问:遇到陌生人求助应该怎么办?
答:提高戒备心,立刻离开。不跟着走。
问:“遇到陌生人强行拉你走,应该怎么办,喊什么?”
答:锁定一个目标人求救,并说出“我不认识他,请帮我报警”
四、防诈骗安全教育
通过卡通短片讲解“冒充家长要验证码”“游戏充值陷阱”等针对儿童的诈骗形式,孩子放假在家,家长需要强调“不轻易点链接、不告诉他人密码”等要点,做好防诈骗教育工作。
1、教育孩子上网聊天时,不要轻易将个人隐私暴露网友,一定要慎重对待网友的邀请。
2、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在交际场合介绍给你认识的人。
3、在外出乘车途中,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任何食品。
4、遇到陌生人问路,要提高警惕,不能随便跟别人走。
5、提高安全意识,不相信陌生来电和短信,不透露银行账号和密码。
五、学习暑期游玩安全歌
向在座的小朋友们发放自制的《暑期游玩安全歌》。由一名小朋友领读,其余人看着手中的卡片内容一起跟读,将安全知识熟记心间,加强安全意识。
最后,向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和家长发放安全应急扇子,希望小朋友们通过这次学习可以将学到的这些重要的安全知识分享给更多人,告诉身边的小伙伴或者家人们“不要随便点陌生链接”,提醒小朋友“游玩时注意不乱碰游乐设施上的小零件”。
通过结合暑期场景的科普视频和互动环节,让儿童在轻松氛围中认识户外、游乐场等场景的潜在危险,掌握防拐、防骗的基本方法,同时联动家长强化家庭安全教育,切实提升社区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供稿人:杨雅琪
审核人:刘艳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