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工作动态 科协工作动态

郑州市2025年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正式启动

来源: 郑州市科协 时间: 2025-07-29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落实河南省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动郑州市科技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弘扬科技志愿精神、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科学知识、凝聚服务群众、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将“科技志愿服务”融入“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

  二、工作目标

  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引领,推动科协系统改革向基层延伸,形成各界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提升基层科协组织能力和基层科普服务能力。通过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人员稳定、结构合理、覆盖广泛、管理科学的科技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志愿服务工作联络协调机制,加强多元协同、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推动创新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科技志愿服务事业,深化文明实践活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融合共享,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上下联动、服务大众。以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基层工作的需要、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工作重心,打破科技科普服务和群众需求之间的机制隔阂。通过科技志愿服务推动科普工作理念、制度、内容、方法、形式的全方位改革创新,着重拓展科技志愿服务领域,探索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的动员和组织模式,探索凝聚服务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模式,建立高效工作体系,形成有效运行机制。上下合力、联动下沉,让科技志愿服务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有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实施进度及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2025年7月):完善站点布局。确定郑州市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各站点分布,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壮大郑州市科普学雷锋志愿服务力量,完善“志愿郑州”平台注册登记,并完成在中国科协“大美志愿”小程序上注册任务。举行郑州市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包含授旗仪式、志愿服务代表倡议、开展志愿者培训等。

  2.第二阶段(2025年8月-2026年8月):提升服务质效。深入基层调研当地群众需求和发展需要,找准产业振兴、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科学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着力点,策划设计主题鲜明、精准对接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3·5”学雷锋纪念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12·5”国际志愿者日等关键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一系列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3.第三阶段(2025年12月):搭建交流平台。挖掘试点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及时凝练特色案例和工作模式。适时组织开展经验分享交流会,讲述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志愿服务站点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提出思路和建议。

  4.第四阶段(2026年5月):做好宣传总结。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利用网站、公众微信号等媒体平台,收集汇总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情况及典型案例,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总结、推广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总结表彰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队及优秀志愿者,大力宣传科技志愿服务工作。

  五、服务主题及内容

  主题:科技新时代 志愿添光彩

  主要内容:实施“1+16+5+4”计划。即一个主题,十六支队伍,五进项目(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四举措”(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强化队伍管理注册、夯实队伍阵地建设、丰富主题活动内容)

  六、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组成及主要任务

  设立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管城区西大街平等街、上街区盛世社区、荥阳市益农化肥行业协会、登封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巩义市创客协会科技志愿服务站点,“科链π动”、管城西大街平等街、上街区、荥阳市、中创之星、“科普润巩”科技志愿服务队,全年开展活动10次。结合各区县(市)科协工作实际,进一步凝聚科协系统合力、丰富科技志愿服务供给、厚植科技志愿文化、扩大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聚焦百姓民生,积极组织卫生健康、助残扶老、支教助学等民生类科技志愿服务,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设立“银龄幸福驿站”黄岗寺社区科技志愿服务站点,成立“‘郑’在科普”科技志愿服务队,全年开展活动10次。以社区科普大学为平台,积极开展系列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以哪里有“驿站”哪里就有志愿服务为宗旨,促进“银龄幸福驿站”提质增效,紧紧围绕“一老一小”,让科学的光芒照亮社区的每一个家庭。

  设立郑州健康管理学会、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郑州市心理卫生协会、郑州营养学会科技志愿服务站点,成立“科护健康(医疗)”“科润青禾(乡村振兴)”“科技护航心灵(心理健康)”“科普食育(营养+健康)”科技志愿服务队,全年开展活动15次。通过开展医疗健康、乡村振兴、青少年心理健康、企业帮扶等工作,以及优化科技服务团、主动调查收集企业困难并对接科技服务团等方式,提高学会为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组合式专业服务能力。

  设立科技馆嵩山路馆区、常西湖馆区科技志愿服务站点,成立“科学筑梦”“雨润春苗”“科普星火”等科技志愿服务队,全年开展活动50次。以郑州科技馆、科普进校园为平台,将科普场馆和科普活动深度融合,开展“馆校结合”、实施“馆铁合作”、加强“馆院合作”,为学生及一些特殊群体进行科普教育,不定期举办节日主题和特色科教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实现青少年与科技梦想的双向奔赴。

  设立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科协、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反邪教协会科技志愿服务站点,成立“企校联合(企业+高校)”“郑道(反邪教)”科技志愿服务队,全年开展活动10次。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国家安全教育日、防范邪教宣传月、“高校四课教育”等主题开展特色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以企事业科协、高校科协为平台,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合作,引入更多创新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七、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站点将把科技志愿服务作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服务基层科技科普需求、提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抓手,切实提高工作站位,增强行动自觉,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抓好落实,并按照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各自实际,积极组织实施。

  (二)强化支撑保障。市科协加大对站点申报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力度,社会工作部门要对各站点活动做好工作指导,规范志愿服务信息记录和证明开具,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各站点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激励、权益保障、调研指导等服务保障机制,积极为站点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工作条件。

  (三)加大宣传力度。相关部室和事业单位将深入挖掘和宣传试点工作汇总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并及时报送市科协。省、市科协将充分发挥科协系统新媒体矩阵优势,持续深入宣传试点工作中的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及经验,讲好科技志愿服务故事,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对荣获四星级(五星级)以上的优秀志愿者对郑州科技馆实行免预约入馆参观等优待措施。进一步增强科技志愿服务自觉,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科技志愿文化氛围。

  (四)做好经验总结。坚持把科技志愿服务效果作为开展活动的基本标准贯穿始终,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打造特色品牌,切实把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工作做出成效。市科协将会同市委社会工作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适时开展总结交流活动,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共同提高,及时总结凝练可操作可复制的特色案例和工作模式。

供稿人:唐硕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