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河南科技智库农业强省战略研究基地组织“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术沙龙活动。活动邀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交流,多位基地成员参与研讨交流。智库基地负责人、省农科院农经所所长滕永忠研究员现场主持活动。
基地青年成员杨润峰博士的汇报聚焦于新质生产力对河南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他从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框架与内容、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详细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韧性、业态模式和技术进步的正面影响,及其在推动产业关系变革和稳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聚焦研究主题、研究目标的明确性、整体思路的清晰度、方法的科学合理以及报告文本的学术范式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真知灼见,为项目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
作为原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资环所原所长,张玉亭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河南省西峡县和卢氏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政府政策、技术革新和市场导向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不同时代催生不同的生产力,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应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他还从食用菌产业的三个价值、气候变化与调节、全国大市场、世界大市场和“一带一路”等实际需求解读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明星研究员指出,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与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高度契合,在乡村振兴、扶贫及乡村主营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当前研究重点,他提出研究视角应聚焦于新质生产力的赋能策略上,进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培衢教授强调了调研主体范围的全面性,认为应厘清实证研究中农户、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等主体在产业内部的互动和影响,对分层抽样方法进行再次斟酌。
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梅星星副教授基于学术研究视角对研究报告内容进行了反馈,指明了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理论架构与实证检验部分的逻辑关系,同时指出演示文稿中的内容优势未充分展现,需要在报告中进行体现。
省农科院农经所副所长张辉副研究员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视角提出整合研究内容,明确新质生产力赋能机制的核心维度,包括技术渗透、产业融合和要素重构机制。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体现了基地在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不仅为河南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撑,也为基地进一步深化农业强省战略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人:河南科技智库农业强省战略研究基地
审核人:省科协调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