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郑州市青少年AI科普创作大赛第三期夏令营在黄河博物馆拉开帷幕。50余名青少年通过“文化解码+AI创作”的双轨学习,用AI重新诠释“黄河润,中华兴”的千年母子情。
触摸文明脉络,激活创作灵感
作为中国唯一一座以黄河为主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黄河博物馆以7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黄河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文化底蕴以及治理历程。学员们跟随专业讲解员的脚步,走进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幸福黄河六个展厅,了解了黄河的自然史、文明史、治理史。
一件件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AI创作的灵感源泉。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用AI工具让文化传承更鲜活。
科幻写作与短视频分镜的“双轨并进”
下午的课程中,楚东明老师以“技术赋能人文”为主线,将科幻写作的叙事逻辑与短视频分镜的视觉语言深度融合,为学员们搭建起一座从想象到落地的桥梁。
楚老师以“黄河文化”为主题,创新性地开展了一堂多媒体艺术实践课。首先引导学生从黄河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随后指导学生现场进行音乐创作与分镜头脚本设计。在实践环节中,楚老师系统讲解了视频剪辑的核心技能,包括转场特效的运用、智能字幕的添加等专业技巧,最后带领学生使用剪映软件将音乐、画面等素材整合制作成完整的视频作品。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也提升了他们的数字媒体制作能力,完成了从文物到数字艺术品的惊艳蜕变。
以赛促创,培育AI时代“黄河少年”
本次夏令营是郑州市青少年AI科普创作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赛事由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9部门联合主办,以“智绘黄河·青春郑州”为主题,计划培养1000名具备AI应用能力的青少年,并创作100件融合黄河文化与科技元素的作品。
第三期夏令营特别增设“科技融合”模块,旨在通过黄河博物馆的实地研学与楚东明老师的跨界指导,帮助学员在作品中实现技术融合,探索AI绘画、音乐生成与实体模型的多形态表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科技创新的天然实验室。我们希望学员们既能用AI技术讲好黄河故事,也能以青少年视角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智慧。
随着夏令营的落幕,学员们已投入紧张的作品筹备阶段。据悉,优秀作品将有机会于9月全国科普月期间在郑州科技馆展出。这场科技与人文的对话,正悄然孕育着属于郑州的“未来创想家”。
识别二维码了解活动详情
供稿人:郑州市科协科普部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