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辖区内村民的反诈意识和识骗能力,近期,三门峡陕州区店子乡利用党员活动日组织各行政村陆续开展“反诈小课堂”活动,让党员带头学反诈、讲反诈,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的宣讲场景,成为村里最鲜活的“反诈教材”。
党员带头学,争当“反诈宣传员”
“这电话里说您中了大奖,要先交“手续费”的、“冒充子女借钱”、“熟人诈骗”、“冒充客服退款”...........在店子乡各村党员活动室,村支部书记拿着反诈宣传册,结合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给党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诈课”。
各村将反诈知识纳入党员活动日学习内容,通过观看反诈短片、分析本村周边真实案例等形式,让党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党员们还主动认领责任片区,承诺“包片宣传、包户提醒”,从“学习者”变身“宣传员”。
课堂接地气,防骗技能记得牢
为了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小课堂上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如果有人打电话说你家孩子在外地出事了,让你马上打钱,该咋办?”“收到一条短信说你中了一台电脑,要先交手续费,你信不信?”支书们抛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村民们纷纷举手回答,现场气氛热烈。针对大家的疑问,村干部逐一解答,还现场演示了如何识别诈骗电话、怎样查询陌生号码的真实性、遇到转账要求时如何核实对方身份等实用技能。不少村民拿出手机,跟着一步步操作,把“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下载步骤、预警功能记在心里。
党群齐发力,筑牢乡村防护网
党员活动日的“小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平台,更成了党群联动防骗的纽带。各村以“小课堂”为起点,建立起“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的反诈队伍:党员带头在微信群转发反诈提醒,网格员每周上门“敲警钟”,志愿者在集市、商铺等人员密集处发放宣传页。
“现在村里大喇叭天天说反诈,微信群里也发案例,就连孩子们都知道不能随便点链接了。”店子村村干部说,自从开展小课堂活动后,村民们的防骗意识明显提高,近期村里没有再发生诈骗案件。
如今走在村里,“不听不信不转账”成了村民的口头禅,遇到可疑情况,大家会主动找党员、问干部,邻里间互相提醒成了新风尚。从“小课堂”到“大防线”,各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反诈知识扎根乡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把“反诈小课堂”办得更活、更实,让反诈知识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为乡村平安建设筑牢“防护墙”。
供稿人:杨雅琪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