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档热播的居家观察类综艺中,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成了焦点:在气候相对干燥的北京,洗衣机后面竟然长出了蘑菇!虽然当事人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自称为“采蘑菇的小姑娘”,但这画面着实让人意外。同时,它也狠狠戳中了一个被我们忽视的家居卫生死角:洗衣机,可能比你想象中脏得多!
别以为洗衣服的机器就自带“清洁光环”,一个长期不清理的洗衣机,简直就是细菌和霉菌的“五星级培养基地”。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洗衣机为啥能“长蘑菇”,以及怎么给它“洗洗澡”!
一、洗衣机:真菌的“温床”是怎么炼成的?
蘑菇是真菌的“小房子”,它想安家落户,需要四大条件。巧了,一个疏于清洁的洗衣机,全都能满足:
01湿!湿!湿!
内外筒夹层、橡胶圈、排水管,总有犄角旮旯藏着水,湿度轻松飙过70%。关上舱门,妥妥一个闷湿小温室。
02营养大餐管够!
衣服纤维、皮屑、没化开的洗衣粉/液残留、水里矿物质...这些污垢,就是微生物的“满汉全席”。
03温度刚刚好!
室温20℃-30℃,对真菌来说,简直不要太舒服!
04隐蔽VIP包间!
内外筒夹层、橡胶圈那些皱巴巴的褶子,又黑又难清理,简直是微生物的“安全屋”。
结论:长蘑菇是卫生差到极致的“报警信号”!但更常见也更阴险的是——那些你根本看不见的霉菌污染。
二、脏洗衣机,可能比马桶还“有内涵”?
天天用的洗衣机,表面光鲜洁净,里面可能藏污纳垢到超乎想象:
上海疾控中心检测128台使用半年以上洗衣机,报告中细菌总数超标率为81.3%,霉菌检出率为60.2%,总大肠菌群检出率为100%!还发现了深红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又名绿脓杆菌)、指甲隐球菌等致病菌!
中国疾控中心(北京调查)也检出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17种细菌!
这哪是洗衣机?简直是给衣服“二次加料”的污染源!
三、脏从何来?设计“坑”+习惯“雷”
1.设计上的“先天不足”
夹层藏污纳垢:波轮、滚筒都有的内外筒夹层,是纤维、水垢、洗衣粉颗粒的“收纳大师”,时间久了结成黏糊糊的“生物膜”。
胶圈发霉重灾区:门封橡胶圈那些褶子,积水难干,霉菌最爱在这里开Party!
2.坏习惯的“神助攻”
闷着养菌:洗完衣服不及时拿出来?或者关上舱门就走?恭喜,为霉菌提供了完美繁殖温室!(明星家的蘑菇就是洗衣机漏水后长期潮湿的“杰作”)。
“一锅烩”+洗衣粉“不要钱”:内衣袜子混洗,细菌交叉污染;洗衣粉倒太多,洗不干净反而成了细菌的“营养快线”。
四、脏洗衣机,健康隐患可不小!
这些藏在洗衣机里的“坏家伙”,会通过衣服接触你的身体,可能带来:
皮肤不适: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搞事情,瘙痒、湿疹甚至感染可能找上门。
妇科烦恼:大肠杆菌污染内衣裤,会增加生殖道感染风险。
老弱病幼要当心:儿童、老人、免疫力低的伙伴,更容易过敏或中招感染。
五、清洁大作战!日常勤快+定期“大扫除”
01日常维护:核心就是“干”
速战速决+通风!洗完30分钟内把衣服请出来!顺手擦干橡胶圈、内筒、洗涤剂盒。最重要的一步:敞开舱门!让它彻底风干。
洗衣服也分“圈子”:内衣袜子最好手洗,或者单独用洗衣机高温程序洗。家里有病人衣物,洗完记得给洗衣机内筒消消毒。
选对“清洁工”:液体洗涤剂溶解更好,残留少,更推荐。
02定期深度清洁:2—3个月
清洁剂“泡澡”:用洗衣机专用清洁剂,温水溶解后运行5分钟,然后关掉电源泡它1-2小时!最后完成洗涤程序,记得多漂洗几次冲干净。
胶圈霉斑“攻坚”:稀释的84消毒液(比例1:50),用小刷子仔细刷洗霉点,然后一定彻底擦干!
终极手段——拆!用了一年多、有异味、或者已经严重污染(比如长过霉菌的),别犹豫,请专业人士来拆开内外筒,彻底大扫除!
明星家的那颗“蘑菇”,像一面放大镜,照出了我们容易忽视的角落。天天帮我们清洁衣物的“劳模”洗衣机,自己却常常被我们“忘”了清洁。
别再让洗衣机“负重前行”啦!养成随手擦干、开门通风的好习惯,定期来个深度清洁SPA。这样,你的洗衣机才能更耐用,你和家人也能穿得更安心、更健康!下次关上洗衣机门前,记得给它留条通风的缝——让这位勤劳的“清洁专家”,也时刻保持清爽体面吧!
来源:科普中国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