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科普流量明星

科普·流量明星||颠覆认知!医生只能帮你10%,剩下的90%健康靠…

来源: 科普中国 时间: 2025-08-22

4f36c95e841ee5dbcce8f0f886553db.jpg

  我们每个人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便开启了一段漫长的生命旅程。如何在生命旅程中掌握健康主动权、延长高质量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命题。

  01何为主动健康

  “主动健康”的核心,在于强调个体通过积极的观念、行为和心态来维护自身健康。它要求我们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把控生活方式、进行心理建设,从而显著提升生命质量,并有望比具有同等条件的人多活十到二十年。

  在健康治理领域,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凭借前瞻性政策与全民健康意识,持续引领全球趋势。例如,他们在大规模公司中强制配备健身房,甚至将此视为比医保更重要的健康保障。这种全社会层面的健康站位,对减轻医疗负担、家庭负担意义重大。

  02科技进步与健康保障

  科技进步显著提升医疗水平与个体健康管理能力,直接推动了全球不同地区人均寿命延长。例如,在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及北京等一二线城市的平均寿命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人类寿命史看,从最初的平均35岁左右到如今的70-90岁左右,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各民族的长寿文化都起到了关键的节点作用。

  03为何需要主动健康?

  社会责任与个人价值

  做好个人健康管理,能有效减轻政府和家庭负担。在幸福时代,尊重生命、感恩父母、感恩我们身处的和平国度、感恩世界,都要求我们更珍视健康。

  健康是最好的投资

  健康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个人健康与国家、社会、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身心健康缺一不可

  身体机能要维护,心理健康更关键。我们要学会感恩生命、允许不如意存在。宇宙万物自然存在,无需因一时困难舍弃宝贵生命。

  信心与预期在营养优化、科学运动、先进科技及国家环境治理(空气/食品)的合力推动下,我们有望超越平均寿命预期,主动延长健康生存期十年以上。

  04长寿的现状与未来

  长寿是一个大课题。美国已有2500多家长寿诊所,新加坡国立大学也设立了公立医院的长寿门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学界积极参与。我相信,在国内优越的环境下,公立医院也将逐步开设长寿门诊并推动跨学科合作,为国民高质量长寿提供支持。

  从基因层面看,家族长寿史或地域(如日本长寿村、中国巴马)确实存在影响。但先天因素比例较小,后天的健康认知和把控更为关键。科技手段如胚胎期基因阻断或编辑(如试管技术),已能避免部分遗传性疾病传给下一代。基因研究也表明,虽然基因无法改变,但蛋白质表达可因健康生活方式而改变。

  我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通过坚持游泳、跑步、健身,50岁的身体状态比40岁时更好(肌肉含量、体脂比例、皮肤、睡眠均改善),这证明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并可加强的,还能减少不良基因的显性表达。

  05主动健康的核心生活方式

  -营养避免三大致癌物:腌制菜中的亚硝酸盐、柏油马路散发的苯并芘、发霉食物中的黄曲霉素。戒烟、戒酒。警惕加工食品,尤其是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它代谢困难,对血管弹性和健康危害大,易致肥胖和三高。

  -运动其好处包括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逆转身体缺陷。力量训练尤为重要: 50岁后若不锻炼,肌肉每年可减少约一斤。45岁左右女性因雌激素下降更易骨质疏松,抗阻运动(如健身房器械、举重物)能刺激骨骼、减少流失、维持/增加肌肉量。

  研究显示,大腿肌肉体积越大,对心脏越安全;小腿肌肉对防跌倒、稳定血糖很重要。年轻时盲目追求小腿纤细(如打肉毒素)得不偿失。

  运动需个性化、适度、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消耗。中医也认为过度出汗伤元气。建议结合有氧、无氧、柔韧性运动,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如慢跑时女性约130,男性约140)。

  -充足睡眠

  晚11点至凌晨3点是人体修复黄金时间,应保证此阶段睡眠质量,避免应酬或加班占用。睡前应营造黑暗环境,避免光污染。

  -心理健康

  朋友聚会、共同活动(如散步、爬山、打牌)都很有益。压力大时,运动是第一良药。音乐疗法(如养心、养肺、养肝音乐)也能有效舒缓神经、减压。关键是要学会自我和解、保持良好心态。

  -定期体检与健康监测

  激进派主张早发现早治疗,保守派则担心增加心理负担。但某些疾病(如肺部问题)必须依赖影像学检查。遗憾的是,部分疾病早期检测手段有限,如卵巢癌,70%-91%发现即中晚期。研究者和医学界正积极探索AI等新技术提高早期检出率。健康监测工具(如智能手表监测心率和睡眠)也越来越普及。建议40岁以上人群做一次无痛胃肠镜,之后定期复查。

  社会因素

  -医疗资源

  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人均寿命高,与其强大的紧急医疗事件抢救能力、医疗水平密切相关。

  -社会福利

  我国医疗体制、架构、水平及日益完善的医保政策对国民寿命贡献巨大。相比国外预约难、手术等待期长,在国内就医便捷高效。

  -持续学习与社交

  大脑持续思考、活动对长寿至关重要。长寿老人多与其“无退休”理念相关。退休后开启“第二生命”、保持目标感和节奏感非常有益。企业健康计划虽短期增加成本,但长期看能大幅降低医保和疾病支出。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全民健康(如卫健委倡导控重减肥)。

  06主动健康 vs. 传统健康

  核心区别在于自我责任。现代医学再发达,医生能做的可能只占个体健康的10%甚至更少。医生常说:“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健康的主动权必须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为自己、家庭、社会和国家负责。

  07科技赋能主动健康

  科技是未来健康管理的核心工具:

  AI与大模型

  例如基于心脏核磁的AI大模型,通过整合个人健康数据和日常监测指标,可提前5-10年预警心脏意外风险,指导提前干预。AI在中医领域也展现出高精准度。结合西医科技与中医智慧,中国特色的长寿医疗前景广阔。

  数据驱动与个性化管理

  穿戴设备普及,健康数据可共享于APP进行预警。浙江大学黄鹤峰院士团队正建立新生儿组基因库(收集脐带、胎盘、羊水等),形成生物数据库,这将极大助力精准诊断和预防,在最佳窗口期干预潜在问题。

  细胞科技

  干细胞研究进展迅速,国内已有141家医院备案、459项临床研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储存健康时的免疫细胞或新生儿干细胞,为未来疾病治疗、亚健康调理和抗衰提供了可能。未来人类迈向120岁甚至150岁,细胞治疗、中医和AI将是关键支撑。

  实现主动健康长寿,核心在于:确立积极健康观、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均衡营养、科学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维护心理健康、善用环境与社会资源、定期监测、拥抱科技赋能。长寿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香港每10万人中有约35位百岁老人,中国90岁以上人口数百万,百岁老人达11.9万。相信未来5年、10年、20年,将有更多人步入百岁行列,甚至迈向120岁!

  健康的生活方式、持续的运动、良好的心态,能有效减少疾病发生,延缓免疫力下降。健康管理需从中青年甚至青少年抓起。促进细胞健康是根本,干细胞、免疫细胞疗法正是作用于此层面。

  让我们从尊重生命开始,积极实践主动健康,为自己赢得一个能自由行走、自理生活、感受美好的百岁人生!

  来源:科普中国

cf154953523a9a951059e7e458e5754.png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