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工作动态 科协工作动态

新乡市农技协:万串青“富士”响了品牌 富了乡亲

来源: 新乡市科协 时间: 2025-08-22

  立秋过后,豫北平原暑气渐消,新乡市凤泉区张门葡萄协会的葡萄园里,一串串饱满翠绿的富士葡萄挂满枝头,迎来了丰收季。富士葡萄是村里的主打品牌,别名冰糖葡萄,含糖量高、口感好,今年每斤价格比往年高出一块钱左右,每亩能增收3000元。南张门村葡萄种植历史悠久,从1980年小部分人尝试种植,到如今家家户户投身其中,40多年的坚守让葡萄成了村里的“致富果”。目前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品种丰富,亩产约5000斤,每亩收益可达2万到2.5万元,葡萄销售收入已成为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微信图片_2025-08-22_151342_921.png

  为推动葡萄产业发展,新乡市凤泉区张门葡萄协会为果农提供全链条服务,从种植指导到物资采购、包装定制,再到拓宽销路,让分散的农户拧成了一股绳。协会还邀请农业专家时常深入田间,为农户送上“技术良方”。凤泉区优质的土壤和水资源为葡萄生长提供了天然优势,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专业的教授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葡萄品质,让葡萄果型紧凑、色泽鲜艳、口感诱人。如今,凤泉区葡萄种植总面积达3000多亩,年总产值约1200万斤,产值超6000万元。

图片1.png

  随着产业发展,“协会+公司+基地+农户+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2023年以来,依托南张门葡萄种植基地,当地打造了集休闲、旅游、采摘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连续举办三届的张门葡萄文化节成了“金字招牌”。今年8月开幕的第三届文化节,采取“共渠+张门葡萄庄园”双会场模式,整合新乡共渠生态长廊的自然风光、凤泉张门种植葡萄园的特色产业等资源,进一步扩大了文旅融合覆盖面。张门会场设葡萄市集、农特产品、非遗、美食等展位,每晚还有文艺演出,吸引了大批游客。据统计,作为主产区的张门葡萄,通过农文旅结合,年接待游客32万余人次,销售葡萄650万斤,带动周边消费近400万元。

  下一步,新乡市凤泉区张门葡萄协会将加大培育力度,发展葡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让张门葡萄成为凤泉全域旅游的金名片。从田间地头的累累硕果,到文旅融合的热闹场景,凤泉的万串青“富士”,不仅响了品牌,更富了乡亲,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供稿人:凤泉区科协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