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最脏的部位是哪里?厕所相关的肛门或尿道?大错特错!
科学研究表明,口腔是人体微生物密度最高、复杂致病性风险最大的部位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反常识的真相,聊聊人体四大“细菌重灾区”的健康密码。
01口腔:细菌的超级城市
口腔里的细菌数量相当惊人:每毫升唾液中就有超过1亿个细菌,种类多达700余种!这些细菌不仅数量多,还可能带来各种健康风险:比如变形链球菌会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慢慢腐蚀牙釉质,导致蛀牙;牙龈卟啉单胞菌则可能引发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牙周病。更值得警惕的是,牙周炎产生的炎症物质会进入血液,加剧全身炎症,从而促进血管病变,增加心梗风险。而且清洁口腔并没那么简单——刷牙只能清洁牙齿的暴露面,对于牙缝和牙龈沟等隐蔽区域效果有限。
02鼻腔:细菌的垃圾场鼻腔其实是身体的“空气过滤器”——
鼻毛每天能拦截超过10万颗细菌,时间久了就像个“细菌仓库”。但很多人常犯的错误可能暗藏危险:用手抠鼻子……在极罕见情况下可能引发一种叫“海绵窦血栓”的重病,其死亡率很高;还有人用力擤鼻涕,这可能让细菌逆流进鼻窦,引发鼻窦炎。其实清洁鼻腔有更科学的办法:用生理盐水冲洗,关键是别暴力操作,才能避免伤害鼻腔。
03腋窝:异味与感染的温床
腋窝的大汗腺会分泌汗液,而一种叫“棒状杆菌”的细菌会分解汗液,产生含有硫化物等恶臭物质的气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狐臭。腋窝的细菌多了,也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比如葡萄球菌感染会引发毛囊炎,长出红色的小丘疹;如果环境潮湿,还可能滋生真菌,导致皮肤糜烂,这就是间擦疹。
04肚脐:微生物的天然庇护所肚脐的结构其实是个“藏污纳垢”的小陷阱——这些细菌堆积久了,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形成“脐泥”,那是皮脂、灰尘和细菌混合的东西,会散发难闻的腐臭味;更麻烦的是,如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这里大量繁殖,可能引发脐炎,导致肚脐红肿、渗液。
重新定义“脏”:菌群平衡才是关键
其实我们身体里的共生菌可不是“坏东西”,它们还会默默保护我们:比如口腔里的唾液链球菌能帮忙抑制会引发胃病的幽门螺杆菌;鼻腔里的菌群能降低感冒病毒找上门的概率。
不过要是菌群失衡了,身体也会发出信号:比如口腔溃疡反反复复,或者总摆脱不了口臭,甚至皮肤动不动就发炎感染,这些都可能是菌群出了问题的提醒。
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脏”与“净”需要辩证看待,科学护理不是追求无菌,而是与共生菌和谐共处。过度清洁反而会打破菌群平衡,让身体更容易生病!
日常清洁行动清单
口腔:每天刷牙2次+牙线1次,每年洗牙1-2次;
鼻腔:每周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不要用手抠;
腋窝:每日温水清洁,出汗多可涂温和止汗剂;
肚脐:每月用温水棉签清洁1次,切勿用力抠挖。
来源:科普中国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