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科普流量明星

科普·流量明星||走路也能防癌?记住这3点,效果翻倍!

来源: 科普中国 时间: 2025-08-29

4f36c95e841ee5dbcce8f0f886553db.jpg

  走过路过可千万不要错过

  “走路”这个“性价比之王”!

  相对于跑步、游泳、篮球、羽毛球等

  这类“有点强度”的运动来说

  真·“无痛入门”天花板!

  运动小白/懒人福音!

  没错,只要走对方法

  它真能给你的身体加层“防癌Buff”

  快转发给你的“走路搭子”

  01走路快一点,把癌细胞甩在身后!

  走路不是步数越多越好,只要改变一个走路方式,不仅能降低三高、对抗炎症,还有助于延寿,那就是:走得快一点!好处有很多→

  能防癌:走路,被许多研究证实,是防治癌症的“特效药”,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的防治都有明显益处。2023年,一项刊登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提出,每天只需坚持11分钟的快步行走,便可显著降低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等患病风险。

  能延寿:2025年1月,一项发表在《运动与健康科学》上的研究发现,每天快走一会儿有助于延寿。

  对于平时不太爱动的女性来说,每天额外增加10分钟或30分钟的快步走,预期寿命分别延长0.9年和1.4年。

  对于不爱动的男性来说,预期寿命分别延长1.4年和2.5年。

  能降低心脏病风险:2025年4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员在英国心血管学会官方杂志《心脏》上发表研究。文章显示,与慢走相比,走得稍微快一点或者快步走,能减少心律失常的风险,比如房颤、心动过缓、室性心律失常等。分析发现,和走得速度慢的人相比,走得速度中等的人患心律失常的风险少了35%,走得快的人风险少了43%。

  帮助延缓大脑衰老:散步能改善整体的认知功能,维持大脑的正常思考能力和记忆力,延缓衰老。平时走路多的老年人比走路少的老年人,大脑灰白质体积更大,罹患认知障碍的风险较低,在大脑认知功能测试中,反应更快更准确,表现更好。

  帮助预防骨折:散步也是在对腿部肌肉进行力量的训练,坚持每天散步能够明显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减轻腿部骨骼对整个身体支撑作用的压力,预防中老年人发生骨折。

  02走路为啥这么“能打”?秘密藏在你的步伐里!

  看似平平无奇的走路,为啥能成为健康“多面手”?关键在于持续、有节奏、保持一定速度地走起来。这种走法,能在以下六大方面,给你的身体按下“优化键”:

  1消耗热量,利于控制体重;

  2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保护心脏;

  3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延缓衰老;

  4活动筋骨,疏通淤滞脉络;

  5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6使疲惫的大脑放松,恢复精力。

  03记住这3点,快走效果翻倍

  平时能躺绝不坐,运动flag立了又倒?别慌,想动起来又怕太累坚持不住?快走,绝对是为你量身定做的“真香”选择!

  不过,想让这“溜达”的性价比冲到最高,把减脂塑形、强身健体的“隐藏技能”都解锁?下面这3点,可得拿小本本记好!

  尽量保持更大的步幅、更快的步频

  可以用比平时更大的步幅走路,而且把步频调高一点,快走的步频最好可以保持在每秒走2~3步,每分钟走120~144步左右。

  上半身姿势正确 最好配合摆臂

  快走的时候,要用正确的身体姿势,不要只注意迈腿,忽略了上半身的配合。

  注意肩部放松、背部挺直、腹部收紧,双臂自然地摆动。如果走的速度比较快,摆动手臂也有助于维持平衡。

  关注心率和体感 调整步行速度

  快走的时候,最好将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5%区间,身体表现是“微微气喘,但仍然可以和人聊天”。

  04避雷这些走路陷进,小心得不偿失!

  01走路贪多:人在剧烈运动、过度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时,会损害身体。

  02早起猛走:不吃早餐或不补水就出门狂走/猛跑,会导致血糖过低。早起时,人体血液更黏稠,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运动风险更大。此外,凌晨是心血管病高发期,高危人群应避免清晨进行剧烈运动。强度合适的半小时走路锻炼,会更为适合。

  03严寒酷暑无阻:研究表明,极端温度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一热一寒,是心脑的大敌。早晚温差大,山野的气温变化也大,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避免过度运动。

  来源:科普中国

cf154953523a9a951059e7e458e5754.png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