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猫头鹰,它们在夜晚悄无声息地捕食,是真正的森林守护者。”“蟒蛇体格庞大,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经常潜伏在森林草地里。”“这类蝴蝶主要分布在我省境内秦岭山区,保持量大。”“为防止腐烂,这些狼、狮子、老虎等猛兽的内脏已经被掏空,过一段时间整个馆藏还要熏蒸杀菌。”在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南林业职业学院野生动物标本馆,洛阳市科普专家服务团成员、河南林业职业学院野生动物标本馆科普讲解员侯老师为瀍河区洛小童暑期科普学堂(恒东社区)的32名学员和家长详细讲解标本动物生活习性、生存现状、标本制作过程,引导大家科学地认识动物世界。
“这是路路通,果实在冬季成熟后采摘,经晾晒处理后有治疗肌肉紧绷、关节疼痛功效,常见于我国中部地区。”“在过去,医疗技术水平有限,这些瓷瓶是用来装药粉的,目的是减少氧化、保证药效;这些木板是用来固定骨头,减少外力干扰,促进骨头愈合的。”在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洛阳平乐正骨博物馆,科技志愿服务队的魏老师通过图谱展示、实物演示的方式向瀍河区洛小童暑期科普学堂(通巷社区)的27名学员介绍中草药知识、中医技术,强化学员的科学感知。
近期,瀍河区科协借洛阳市科普进校园暑期“关爱儿童 科技筑梦”专项行动契机,在洛阳市科协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推进“科普学堂+”式科普服务,将洛小童暑期科普学堂开进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儿童托管班+科普教育基地研学”,用足用活科普资源,有效地激发了参与者的求知欲、科学梦,提升了参与者的科学素养,深受少年儿童和家长好评。目前,瀍河区洛小童暑期科普学堂累计走进科普教育基地5场次、211人次,辖区2个科普教育基地收到洛小童暑期科普学堂预约待服务8批次、预约时间至8月中旬。
下一步,在省市科普专家服务团进社区、科普学堂进科普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志愿服务队也将走进社区邻里中心,为洛小童暑期科普学堂开展诸如动植物标本制作、人体骨骼修复、经络疏通等研学活动,持续激发“科普学堂+”活力,实现省市区科普资源和科普力量的不断叠加,形成并巩固生动活泼的“儿童托管班+科普专家进社区服务+科普教育基地研学”科普局面。
供稿人:洛阳市科协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