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平顶山市科协组织开展高阶前沿科普河南行”平顶山站活动,多位来自科技前沿一线的专家深入市一中、市九中、新华区光明路小学教育集团北校区等6所中小学校,带来一场场兼具深度与趣味的科普盛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探索未知、崇尚科学的种子。
作为河南省“全国科普月”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科普行以“高阶、前沿”为核心特点,聚焦基础教育阶段需求,特邀各领域造诣深厚的一线专家,旨在将尖端科学知识、鲜活科研故事与崇高科学精神直接传递给青少年。
活动内容紧扣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焦点,覆盖微观材料、浩瀚宇宙、生命演化、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实现“因材施教”的科普传递。
在市一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张保国博士以《“魔法材料”石墨烯:从铅笔到改变世界》为题,为高中生揭开了新材料之王的神秘面纱。他从石墨烯的原子结构讲起,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非凡特性及在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革命性应用前景。互动环节,学生们关于“石墨烯如何提升电池性能”“碳原子排列与材料关系”的提问展现出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赢得了张保国的连连称赞。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杨鑫为市九中师生带来《身份识别的奥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报告。她通过指纹、人脸、虹膜等生动案例,讲解了生物特征识别的原理、挑战与应用,让学生们对日常接触的“刷脸”等科学技术背景有了更深理解,激发了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科普讲座则以趣味化表达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在新华区光明路小学教育集团北校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的《调皮的小行星》讲座,带领四年级的孩子进行了一场奇妙的太空漫游。他从恐龙灭绝的猜想引入,生动讲解了小行星的奥秘、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潜在威胁及人类如何预警和防御。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分享“对付”小行星的奇思妙想,气氛热烈。李明涛寄语同学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我在北京等着你们,等着你们加入中国航天队伍,或者把你们自己变成航天员送上太空!”
此外,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姜晓军在市三六联校描绘的“宇宙之美”,通过震撼的天体影像,引导同学们建立对宇宙的概括性认识,感受自然规律的和谐与壮丽;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盖志琨在卫东区五条路小学教育集团五条路校区,以“人是鱼变的吗、有什么证据”设置悬念开场,娓娓讲述“从鱼到人”跨越4亿年的演化史诗,用中国科学家的重大发现解答了颌、中耳、四肢等关键器官的起源之谜,激发了孩子们对古生物和生命科学的好奇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粟多武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湖光小学讲述了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奋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将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深度融合。
系列活动既是知识盛宴,更是精神洗礼。市一中学子为石墨烯的“魔法”所吸引,对材料科学的未来满怀向往;光明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孩子心中悄然萌发航天梦想;五条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对生命演化历程发出阵阵惊叹。每场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围着专家争相提问,眼神中满是对科学的渴望。
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平顶山市科协积极筹备开展“高阶前沿科普河南行”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宣传前沿先进技术,启迪青少年创新思维,助力培育具有科学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后备军。下一步,市科协将持续引入优质科普资源,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更强劲的科学动力。
供稿人:王子芸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