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正好,新程初启。9月25日,河南大学心理学院李永鑫教授研究团队再次走进韶州中学,开展新学期首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指导活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质与教师心育素养提升注入专业“新动能”。
韶州中学教师张哲执教《寻找未知的自己》一课,将趣味互动游戏、多维度自评互评、个性化小诗创作等形式巧妙融合,搭配师生实时互动与沉浸式冥想引导,构建起生动且贴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氛围。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逐步挖掘自身闪光点,从精准感知细微优点,到深度深化自我认同,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域,更成为学生重塑自信、探寻人生价值的“心”阵地。
李永鑫教授研究团队与心理教师围绕心育课堂展开深度研讨,聚焦“心育课例设计逻辑”“学生情绪反馈捕捉技巧”“课堂互动有效性提升”三大核心维度,以专业视角精准点评:既充分肯定课程中“沉浸式体验”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设计亮点,也针对“心育目标与教学环节的自然融合”“个别学生情绪波动的即时干预策略”提出具体优化建议,通过案例拆解与方法示范,手把手指导教师提升心育课堂的专业性与实操性。团队还对学校上学期心理健康工作进行系统性复盘,结合学校此前在省级平台分享的实践经验,在肯定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工作中可优化的方向;并结合学校实际需求,对本学期心育工作重点进行规划,为学校心育工作持续推进厘清路径。
研究团队核心成员霍蕾老师带来专题讲座《和善而坚定:亲子沟通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她结合八年一线心育实践经验,以鲜活案例拆解“育儿8大基本理念”,更通过互动体验让在场教师直观领悟心育沟通真谛:用“需求询问式表达”替代生硬命令,化解抵触情绪;用“具体行为鼓励”取代笼统指责,强化积极行为;以“共情式倾听”消解无效催促,精准捕捉心理需求;用“平等式爱与尊重”融化隔阂,建立信任联结。霍蕾老师强调,“和善”是教师开展心育的温度基础,确保师生互动有包容度;“坚定”是明确教育边界的原则底线,确保心育引导有方向感。二者有机结合,既是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更是教师提升心育素养的核心能力,为教师将心育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行动提供清晰可行的路径。
以心育心,润泽成长。韶州中学将以李永鑫教授团队的先进理念为引领,重点推进两项工作:一是将“教师心育素养提升”纳入常态化培训体系,定期邀请专家团队开展课例研磨与专题讲座,助力教师持续更新心育知识、精进实操技能;二是推动心育工作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以提升教师专业心育能力为支撑,着力打造“有温度、有边界”的班级心育氛围,逐步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覆盖、专业保障”的学校心育新体系,切实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供稿人:李晖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