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鹤壁市科协主办、鹤山区科协承办的“火眼金睛识标签——做聪明的食品选购者”科普活动走进中山北路街道。活动邀请市科普专家服务团成员、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郝慧敏,带领居民破解食品标签里的“安全密码”。
活动现场,郝教授从居民日常采购场景切入,用“食品的身份证和简历”比喻食品标签,先明确标签必须包含的11项核心要素,再通过“四步法”拆解关键信息:看食品名称时,教大家区分“纯牛奶”与“乳味饮品”的本质差异,避免被商品名误导;读配料表时,重点强调“排序即含量”原则,提醒关注“氢化植物油”“果葡糖浆”等敏感词;查营养成分表时,用具体案例解读“每100克”计量单位和NRV%(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特别指出钠含量NRV%超30%即为高钠食品;核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时,建议优先选择临近生产日期的产品,并留意致敏物质提示。
除了理论讲解,郝教授还带来多款常见食品包装实物,现场指导居民学习。从识别饼干包装上的“SC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到对比不同酸奶的生牛乳添加量,再到分析面包配料表中的食品添加剂,居民们边看边记,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此次科普活动不仅让居民掌握了读懂食品标签的实用技能,更增强了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饮食观念。
供稿人:鹤壁市科协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