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作为现代科技的结晶,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高度集成体。从微电子到通信工程,从软件开发到自动化控制,智能手机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凝聚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智能手机背后的大学专业世界。
智能手机里的功率电子器件(比如功率放大器)、射频电子器件(比如天线、射频芯片)、光电子器件(比如摄像头、显示屏)、储能与换能器件(比如电池、触摸屏)、微电子器件(比如CPU、GPU和储存器)以及器件的制造工艺相关专业知识,都是电子类的,其中与芯片有关的属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他方向的,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智能手机中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相关专业知识,包括大数据、区块链等等,是信息类的,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
智能手机中硬件的优化设计与布局、能耗的分析和系统优化、软件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等相关专业知识,是信息类的,偏自动化专业。
智能手机内部信号的编码/解码、信号的传输,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以及信号在通信链路(包括交换机、卫星等等)之间传输等相关专业知识,是信息类的,偏通信工程专业。
智能手机在软件安全和网络安全方面有关的专业知识,也是信息类的,偏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实现智能手机与智能家居之间关联的、与信息传感有关的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有关的硬软件专业知识,偏物联网专业,是电子类和信息类的交叉领域,姑且算到信息类。
可见,所有专业之间是紧密联系和交叉的。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设施都变得与智能手机类似了,比如智能汽车、智慧城市,等等。所以每天都会有新的需求、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产生,专业之间的区分度会越来越低。
智能手机的发展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更展现了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趋势。从微电子到信息工程,从通信技术到人工智能,每一个领域都在为智能手机的进化贡献力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变化,专业之间的界限将逐渐模糊,跨学科的知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来源:科普中国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