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工作动态 科协工作动态

【全国科普月】科普专家讲科普-别让“隐形盐”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来源: 漯河科协 时间: 2025-09-29

  邓莹沛 注册营养师,漯河市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

  提到控盐,很多人会说“我炒菜很少放盐”,其实,真正让我们“盐摄入超标”的“元凶”,往往是那些藏在食物里的“隐形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可我国居民平均摄入量远超这个标准,其中“隐形盐”贡献了很大比例。

  “隐形盐”并非指盐本身看不见,而是指食物中天然存在或加工时添加的、不易被察觉的钠。我们身体对钠的需求极低,过量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升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哪些食物里藏着“隐形盐”呢?首先是加工肉制品,比如大家早餐常吃的香肠、培根,每100克香肠的钠含量可能高达600-1000毫克,几片下肚就占了每日推荐量的一半。还有午餐常点的外卖卤味,卤制过程中为了入味和防腐,会加入大量酱油、味精,这些都是高钠调料。其次是调味品,很多人以为只有食盐含钠,却忽略了酱油、蚝油、豆瓣酱等。10毫升酱油的钠含量约等于1.6克食盐,炒菜时既放酱油又放盐,很容易超标。另外,鸡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也会增加钠的摄入。还有一些“甜味”食物也暗藏玄机,比如面包、蛋糕在制作时会加入盐来中和甜味、提升口感,一罐番茄酱的钠含量甚至比同等重量的咸菜还高。就连不少人爱喝的运动饮料、乳酸菌饮品,为了调节风味也会添加钠。

  那我们该如何揪出并控制“隐形盐”呢?给大家三个实用技巧:1. 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买包装食品时,注意“钠”的含量,尽量选每100克或100毫升钠含量低于120毫克的低钠食品。配料表中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高,若“氯化钠”“谷氨酸钠”等排在前面,就要谨慎选择。2.烹饪时少用复合调料:炒菜时优先用葱、姜、蒜、柠檬汁、香草等天然食材提味,减少酱油、蚝油的用量。如果用了复合调料,就相应减少食盐的添加量。3. 减少加工食品摄入:尽量自己做饭,控制食材和调料用量。外出就餐时主动要求“少放盐”,少吃卤味、腌制食品和加工零食。控盐不是“一刀切”,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尝试用限盐勺,直观控制用盐量;也可以逐步减少调料用量,让味蕾慢慢适应清淡口味。记住,健康的饮食习惯从细节开始,别让“隐形盐”悄悄影响我们的健康。

供稿人:周慧敏、游广民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