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全国科普月期间,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河南省植物学会承办的“科普走四方”系列活动之“科普进校园”,走进河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为初中部学生带来了为期三周、内容丰富的系列科普报告。该系列活动紧密围绕生命科学前沿与生态安全主题,先后以“外来入侵植物防控”、“酶工程与绿色生物制造”、“植物花香密码”为题展开深度讲解,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探索植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热潮。
守护生态安全,筑牢绿色家园
9月15日,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袁志良带来题为《河南省外来入侵植物及防控》的报告。袁教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入侵植物入手,系统解析了外来物种“传入—定殖—潜伏—扩散—爆发”的全过程,并结合河南省情,提出了以“4E行动”与“源头管控”为核心的防控策略。他呼吁同学们关注身边生态环境,树立起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意识,成为生态文明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探索“酶”力魔法,启航绿色制造
9月22日,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河南省生物催化与生物基产品国际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林晖带来《“酶”力无限,赋能绿色生物制造》的科普报告。林教授从加酶洗衣粉、奶酪制作、血糖检测等日常生活场景切入,生动揭示了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神奇作用。报告中,他重点介绍了人工多酶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秸秆转化淀粉、二氧化碳合成淀粉、青蒿素微生物合成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应用,展示了绿色生物制造在推动医药、能源、材料、农业等产业变革中的巨大潜力。林晖副教授强调,由“生物经济”所引领的这场革命,将深刻重塑未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鼓励同学们主动拥抱这一趋势,在未来科技舞台上施展才华。
解码花香密码,联通自然健康
9月29日,河南大学教授韩远记带来《植物花香的密码》的科普报告。韩教授将复杂的花香化学成分比喻为一支由“单萜、倍半萜、苯丙素、脂肪酸衍生物”等共同演奏的“交响诗”,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玫瑰、茉莉、桂花等典型植物香气的合成途径与释放规律。他进一步拓展了花香成分在高级香水、健康食品、情绪调节、绿色农药等领域的跨界应用,并引入“芳香健康学”概念,介绍了特定植物香气在缓解学生考前焦虑、提升专注力、改善睡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同学们从科学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与健康的紧密联系。
作为“科普走四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进校园”始终坚持将高水平的科研资源转化为适合青少年的科普内容,推动植物科学走出实验室、走进校园。系列报告不仅拓展了同学们在植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及生物工程领域的知识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生命奥秘、投身绿色科技的种子。
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与热爱,培养其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是河南省植物学会科普工作的重要使命。未来学会将通过更多元、更前沿的科普形式,持续助力我省青少年植物科学素养的提升,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供稿人:河南省植物学会
审核人:学会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