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工作动态 科协工作动态

焦作修武县云台山在科普月期间开展科普活动

来源: 焦作市科协 时间: 2025-10-02

  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景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自身优势,联合河南理工大学开展了《做“双减”下的科学教育“加法”》的主题活动。

  活动中,在河南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孙凤余和郑德顺的带领下,学生们来到在素有盆景峡谷的华夏第一奇峡——红石峡。他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被红崖碧奇特的地貌所吸引,在云台山科普讲解员的解说中了解到红石峡是十四亿年前中元古纪地壳运动所留下的一个线状峡谷,因岩石内含有大量的铁质矿物经氧化之后形成紫红色的石英砂岩,所以形成了丹崖碧水的奇妙景色,听完讲解,孩子们恍然大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6083734709094335

  随后,孩子们实地考察了红石峡沉积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云梦山组)剖面,理工大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学生们讲述景点内的波痕石、龟背石、褶皱、断层、寒武纪遗迹和角度不整合等地质遗迹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对海陆变化、峡谷形成及造山隆升等地质知识进行了详细解读,从而让孩子们真正了解红石峡由海洋到山脉的变换过程。

  在快到出口时,孩子们被黄龙瀑布吸引,飞溅的水花在阳光的折射下形成了多条缩小版的彩虹,在教授朴实的讲解中他们了解到河流在流淌过程中突然遇到陡坎或垂直落差的地形,水流从高处跌落才形成了瀑布,看着水花四溅瀑布,孩子们无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红石峡的出口是子房湖,在教授的讲解中,孩子们了解到在2002年的6月,子房湖内首次发现了桃花水母,桃花水母是与野马、大熊猫被共同列入国家濒危野生动物红色名录。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之一,最早诞生于5.5亿年前。因形状如桃花花瓣而得名,桃花水母对水环境要求极高,桃花水母的发现对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无疑是一个最有力的肯定。听完解说后孩子们纷纷把目光投向远处的湖面,只见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远处的快艇在水中飞快的行驶,孩子们纷纷拿起手机合影留念。教授接着讲到现在他们脚下的大坝叫做子房湖大坝,是一座蕴含历史与工程智慧的水利建筑,同时也是云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于1966年、1982年竣工的人工水库大坝,兼具防洪、灌溉、供水及旅游功能,因汉代谋士张良(字子房)隐居于此而得名。大坝全长250.6米,坝高65.5米,设计为拱形结构,大坝完全由人工建设,孩子们被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精神所感染,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明白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身上担负的责任是光荣而伟大的。

  此次云台山科普主题活动,是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之旅。孩子们深入了解了云台山景区在地质遗迹的探索、开发、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并在互动中产生了对地质知识的浓厚兴趣,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增加了知识,最美的学习在路上,相信此次活动会成为他们童年中的一段美好回忆。

供稿人:付宇、侯东恒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