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丰县惠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麦玉米周年绿色吨半粮”示范田传来捷报,经专家现场实收测产,该示范田小麦亩产达709公斤,玉米亩产达903公斤,周年总产量突破1.6吨,不仅实现“绿色吨半粮”目标,更以显著增产优势,充分印证了清丰科技小院主导的现代农业技术革新实践的丰硕成果,为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板。
2025年4月,清丰县惠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自身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积极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团队,共同搭建清丰科技小院。聚焦农业技术应用难题开展攻关,构建起涵盖耕、种、管、收全链条的六大智慧系统,为粮食增产筑牢技术根基。
此次测产的玉米示范田,全面应用了科技小院研发的智能化技术体系。在耕整环节,基于北斗导航的智能耕整系统根据土壤条件精准规划作业路径与深度,保障了耕层质量的均匀一致;播种阶段,智能播种系统精准调控播量、深度与行距,出苗率较传统模式提升明显,为高产奠定基础。生长季内,智能无人机巡田系统通过多光谱传感器实时捕捉苗情动态,智慧化病虫害防治系统24小时监测虫情并精准预警,结合智能化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按需供给,实现了作物全周期精细化管理。收获环节,智能收获系统自动调节作业参数,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籽粒损耗,全程农机作业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30%以上,真正实现“种得好,管得精,收得净”。
技术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产量突破,更实现了绿色增效的双重价值。实测数据显示,示范田通过精准水肥调控与无人机飞防作业,化肥使用量降低20%,农药使用量降低30%,人工成本降幅达80%,在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影响的同时,产量提高20%,显著提升种植效益,完美诠释了“绿色吨半粮”的发展理念。这种“良种+良技+良法”的协同模式,与国内玉米高产实践的核心路径高度契合,彰显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赋能作用。
成绩的取得源于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机制。清丰科技小院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建由农业机械、信息技术、农学领域专家与合作社技术骨干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通过定期研讨与远程指导,将科研理论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清丰科技小院试验田的持续优化与示范推广,更让技术成果快速落地,目前已辐射带动清丰县及周边地区10万余亩农田,50余家农机合作社主动采用相关技术,推动区域农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此次玉米测产的亮眼成绩,是清丰科技小院技术攻关的生动实践,更是科协系统服务农业发展的有力见证。下一步,清丰科技小院平台将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扩大智慧农机技术推广覆盖面,让更多农户共享科技红利,为全省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供稿人:清丰县科协 管晓晨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