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北京市民收到了交管部门发送的短信,告知自己在骑行电动自行车时存在交通违法行为,已被拍照记录。
据了解,这些短信确为交管部门官方发布,市民处理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可前往全市任意交管执法站,现场处理需要骑行者本人持身份证和电动自行车行驶证。
需线下处理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
目前,并非所有收到违法告知短信的市民都需要接受处罚,绝大多数的电动自行车轻微违法行为和首次违法行为,交管部门在通过非现场执法抓拍设备拍照记录后,仅仅是通过短信告知市民其存在违法行为,提醒注意交通安全。
据悉,会收到提醒短信的主要涉及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等候信号灯时越线停车等违法行为,这部分违法不需要线下处理;而如果存在非机动车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则基本上会要求骑行者前往交管部门的执法站进行线下处理。
另外,如果找不到电动自行车的行驶证,必须先补办行驶证,再去处理违法。“这跟处理机动车违法是一样的,需要持证处理,我们还要查看当时抓拍的图像,确认是不是违法者本人。”北京某交通支队执法站工作人员表示。
骑行违法,是车主还是骑行人接受处罚?北京交管12123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违法行为人和电动自行车登记人非同一人的,需违法行为人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和车辆行驶证前往办理。
该工作人员同时告知,目前短信通知的电动自行车非现场执法,还无法通过12123App等线上方式缴纳罚款,只能到线下办理。
北京交规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驾驶人年满16周岁;成年人可以在驾驶人座位后部的固定座椅内载一名12周岁以下的儿童;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本市鼓励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佩戴安全头盔;电动自行车搭载12周岁以下儿童的,鼓励为儿童佩戴安全头盔。
此外,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应当悬挂号牌、临时标识,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遮挡、污损;不得使用伪造、变造的行驶证、号牌、临时标识,不得使用其他电动自行车的行驶证、号牌、临时标识;制动、鸣号、夜间反光装置等安全设备性能正常。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驾驶非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通行的;违反限制通行规定的;在非机动车道内逆向行驶或者违反规定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停车滞留的;违反路口通行规定的;在人行道、人行横道上骑行的;未按照规定横过机动车道的;行经人行横道未避让行人的;突然猛拐或者在其他车辆之间穿行的;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的;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等行为,处20元罚款。
同时,未依法登记上路行驶的;违反载物、载人规定等行为,处20元罚款。
此外,非机动车进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的;醉酒驾驶非机动车等行为处50元罚款。
未在30日内处理是否会加收滞纳金?
对此,北京某交通支队执法站工作人员表示,向市民发送短信告知30日内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醒骑行者尽快处理违法行为,延迟一段时间处理没有问题,并不会收取滞纳金。
北京交管12123热线的工作人员就“如何处理电动自行车违法抓拍”“是否会收取滞纳金”等问题也进行了答复。根据交管部门目前要求,市民收到交通违法短信后,可前往全市任意交管执法站处理,另外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和行驶证。
如果未在30日内处理并不会收取滞纳金,只有交警现场开了处罚决定书的违法行为才会有滞纳金,超过15天逾期不缴纳的,每天按罚款数额的3%加收罚款,也就是滞纳金。
这样骑行很危险
随意变道行驶。电动自行车行动灵活,在行驶过程中,驾驶人随心所欲,不左右观察路面情况,不顾后面或周边行驶的车辆和行人。
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闯红灯引起的电动自行车事故不时发生,特别是在红绿灯转换之间,为抢先一步,有的电动车就闯了红灯。殊不知,这样的情况下,最易发生交通事故。
电动自行车逆行。有些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为图方便,不愿绕行,给顺行车辆带来很多麻烦,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走机动车道。电动自行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现实中很多人违规驶入机动车道,与机动车争道,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安全,隐患极大。
电动自行车违规载人。电动自行车违规载人后制动距离加长,车辆重心提升,在转弯时易发生倾倒,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电动自行车停车越线。电动自行车在路口等候红灯时,总有人不自觉地越过停车线,有的甚至将车停在路口中间等红灯,不仅阻碍正常行驶的机动车,还容易将自己置身于车辆转弯盲区中,引发伤亡事故。
边骑车边拨打、接听手机。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时不得以手持方式使用电话。接打电话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存在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安全骑行“六大铁律”
头盔守护生命:选择通过3C认证的全盔,调整束带至下颌贴合,紧急制动时头盔位移不超过2厘米。
车道各归其位:在未设非机动车道的道路,沿车行道右侧1.5米范围内行驶,与大型车辆保持3米以上横向间距。
转向三秒法则:转弯前减速至10公里/小时以下,回头观察后方3秒确认安全,避免“鬼探头”事故。
夜间主动防御:加装反光条及前照灯,亮度不低于1500坎德拉,确保50米外可识别。
载人严守法规:成年人驾驶电动自行车限载1名12岁以下儿童,儿童需佩戴专用安全座椅。
充电规范操作:使用原装充电器,充电时间控制在6-8小时,禁止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充电,每半年更换一次老化线路。
来源:科普中国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