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新闻头条

“通江达海 千年水脉再启航”

2025“科普中国说·河南篇”第四期主题科普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 省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 时间: 2025-11-02

  10月31日,“科普中国说·河南篇”第四期主题科普活动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举行。活动以“通江达海 千年水脉再启航”为主题,循着“历史水脉—国家战略—水网筑基—智慧赋能”的逻辑链条,探寻河南激活千年水运基因、重塑内陆开放新格局的实践路径。河南省科协主席刘晓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笃波、党委副书记焦爱萍出席活动。

285141307_副本.jpg

  河南省科协主席刘晓永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当前,在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引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将“内河航运”的复兴与升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是补齐“空、铁、公、水”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关键一环,更是我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战略支点。刘晓永强调,“科普中国说・河南篇” 作为 “科普中国” 首个省域系列科普活动,立足河南、辐射全国,从科技、产业、文化、民生等多维视角,展现河南的发展与创新。此次“科普中国说・河南篇”2025 年收官活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以 “通江达海 千年水脉再启航” 为主题,必将为我省交通强省建设增添动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笃波对活动落地学校表示欢迎。他认为,此次“科普中国说・河南篇”走进华水,既是对学校科普工作的高度肯定和支持帮助,更是一次难得的思想碰撞和学习交流机会。他表示,期待通过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和后续推广,让社会大众更深刻地读懂河南“以水为脉、向海图强”的历史纵深与战略远见,更直观地感受科技赋能水运、助力内陆开放的澎湃力量。

1842086035_副本.jpg

  主题分享环节,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曹金萍教授从历史维度切入,以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中古代漕运的艰辛对比今日中原海鲜、果蔬等常态化供应,点出交通变迁的时代意义。中国交建副总工程师,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吴澎指出,跨区域调水带来枯水期水量提升,为河南融入高等级航道网创造了机遇,“通江达海通道直通郑州,对经济带动意义重大”。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海表示,河南早已因水而兴,2540座水库总库容达438亿立方米,1.8万公里堤防可绕地球半圈,夯实了航运发展的水利根基。河南港航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公司及产业研究中心筹备组组长李骁驰以“未来交通是什么模样”发问,继而给出“环境友好、智能安全、以人为本、高效集约”的答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陈建用物理原理解读航道规划智慧,指出航道规划中通常选取凹岸深槽为主航道,正是利用其水深稳定的自然优势,实现防患未然。

235357492_副本.jpg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指导,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科普中心、大河网、河南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河南省科协科普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师生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供稿人:杨倩

审核人:科普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