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工作动态 科协工作动态

许昌市魏都区科协开展“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暨2025年度第22期科普专家人才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来源: 许昌市魏都区科协 时间: 2025-11-07

  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11月7日,魏都区科协邀请许昌市阳光天使心理咨询中心的科普志愿者走进市郊老吴营小学,开展“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暨科普专家人才进校园活动,以《我与心理健康——做自己的心灵小卫士》主题,为学校五、六年级的近50名同学带来一场生动的心理健康科普课堂,通过系统化、趣味性的系列环节,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情绪,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勇敢做自己情绪的守护者。

1.jpg

  活动在轻松活泼的“心情天气秀”中拉开序幕。志愿者讲师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导同学们:“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丰富的天气系统,开心时是‘艳阳高照’,平静时是‘晴空万里’,难过时是‘阴雨绵绵’,生气时则可能是‘电闪雷鸣’。” 这一巧妙的类比,瞬间拉近了孩子们与抽象心理概念的距离。讲师进一步强调,无论是令人愉悦的“好天气”,还是偶尔到访的“坏天气”,都是我们情绪景观中正常且自然的一部分,学会接纳每一种情绪的存在,是守护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2.jpg

  在建立了对情绪正常性的认知后,课程内容自然过渡到如何识别异常信号。讲师启发同学们思考:“如果现实中连续一周都是暴雨,我们会担心洪涝灾害;同样,如果一种悲伤、焦虑或愤怒的‘坏天气’情绪,在我们的内心盘踞多日且迟迟不散,甚至严重影响到课堂听讲、与同学交往和日常食欲睡眠时,我们就需要像关注异常天气一样,提高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度。”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当情绪失去应有的弹性,无法随情境变化而适时调整时,便是内心在向我们发出需要关怀和帮助的重要信号。

3.jpg

  为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活动设置了备受期待的“警报猜猜”互动游戏环节。讲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反映心理困扰的常见“信号”,如“持续失眠或食欲不振”、“对以往热爱的游戏和活动提不起兴趣”、“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无端感到疲劳”以及“变得特别容易烦躁发脾气”等,让同学们进行识别和讨论。讲师明确告知大家,这些就是心灵的“求助警报”,并给出了清晰的行动指引:当这些警报中的一项或多项连续出现超过3天,且自己无法有效缓解时,就意味着是时候勇敢地向父母、班主任或心理老师倾诉并寻求专业支持了。

4.jpg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聚焦于“如何应对”与“如何求助”。讲师首先以坚定的口吻告诉所有同学:“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困扰时,主动求助绝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如同在迷路时寻找地图一样,是无比勇敢和智慧的行为!”紧接着,讲师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多面图片和看图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情绪ABC自我调节法”。该方法阐明:最终决定我们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往往不是发生的具体事件(A),而是我们对该事件所持的看法和信念(B)。通过学习和练习,改变那些不合理的观念(B),就能有效地调整随之而来的情绪反应(C),为自己赋能。

5.jpg

  本次活动形式有趣、内容环环相扣,现场互动热烈。它不仅成功地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关注心理健康的种子,更教会了他们实用的心理调适技能,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心理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供稿人:许昌市魏都区科协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