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科普流量明星

科普·流量明星||我们为什么会胖?揭开体重的神秘面纱

来源: 科普中国 时间: 2025-11-17

微信图片_20250226151012.png

  我们为什么会胖呢?从本质上说,肥胖的成因非常简单:能量摄入(如饮食)>能量消耗(如体力活动)。有人可能会问,肥胖能有什么危害?表面上似乎只是体内脂肪堆积,但它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让你“血”路不通;让呼吸变得像老旧风扇般沉重费力;关节“罢工”,让走路如同踩高跷般艰难。

  既然肥胖有这么多危害,我们该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呢?以下建议需牢记!

  一、你认为的“胖”,可能并不是真的胖!

  肥胖有真胖,也有自以为胖。如何客观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健康?目前最常用的指标是身体质量指数(BMI)。我国健康成人(18~64岁)的BMI正常范围应在18.5~23.9 kg/m2(65岁以上老年人建议保持在20.0~26.9 kg/m2)。

  除了BMI,还可通过理想体重公式进行简易判断: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若实际体重在理想体重的±10%范围内,也属正常。

  示例:某人身高1.60 m,理想体重为160-105=55 kg,实际体重55 kg,即为正常。

  二、你认为的“吃得少”,可能并不少!

  控制能量摄入最常见的误区是“少吃饭,多吃菜”。在门诊常听到患者说“医生,我每顿只吃一碗饭,体重怎么还是减不下来?”

  关键在于,“一碗”“一个”“一份”并不是标准计量单位。对超重者来说,那“一碗”饭可能是堆成小山的量。科学定量,是体重控制的核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供了常见食物的标准量具参照和手势示意图,也可借助食物秤实现精准控制。

  还有人疑惑:“我基本不吃饭,只吃蔬菜,怎么反而越来越重?”其实,蔬菜按部位可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及果荚类。其中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红薯、芋头、山药、莲藕等含有较高的糖类,堪称“蔬菜中的隐藏主食”。那这些蔬菜的糖类含量到底有多高,我们一起来看看。

  简单换算:相同重量下,1份米饭≈1.5份土豆/红薯≈2份芋头/山药/莲藕。此外,豌豆、蚕豆等豆类的糖类含量也较高。因此,在食用根茎类蔬菜及部分豆类的同时,应相应减少米面等主食的摄入。

  三、减脂≠减重

  健康减重,主要是通过减少脂肪重量来实现体重或体型的改变。单纯依赖节食来减肥,虽然能让体重有所下降,但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肌肉和水分大量流失。这种不均衡的减重方式,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力,可能引起脱发、加速衰老,甚至导致女性停经等问题。

  四、真正的健康减重应做到“饮食控制+合理运动”

  1.饮食控制 主食应粗细搭配,保证叶菜类蔬菜的摄入。粗粮及叶菜类蔬菜因其富含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地延缓胃排空及血糖上升,从而使人产生更为强烈的饱腹感。此外,这些膳食纤维还能刺激胃肠的蠕动、促进排便,能够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同时,建议适量摄入瘦肉、禽类、鱼肉、大豆及其制品,避免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或高胆固醇食物。烹饪以蒸、烩、煮为主,少用油煎、油炸等。

  2.合理运动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建议每日进行,抗阻运动(如哑铃、弹力带、器械等)每周2~3次,每周累计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在单位时间内会消耗更多的能量,能有效增强心肺功能、快速减脂、控制体重。抗阻运动可以有效增加肌肉力量、减少脂肪含量,更有利于肥胖者脂肪的减少。此外,运动频率也很关键:一周运动5天,每天40分钟的效果,远优于一天集中运动200分钟。

  在揭开体重的神秘面纱之后,我们发现科学管理体重并不困难。通过正确使用BMI评估、掌握食物定量方法、采取饮食与运动结合的策略,能帮助我们拥抱更加健康、自信、美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胡雯.家有“天赋”营养师[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3】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一册)[M].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来源:科普中国

微信图片_20250226151013.png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