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气温持续走低,不少新能源车主开始头疼,续航里程不仅“大打折扣”,充电也变慢了。不过,先别急着怀疑是不是车本身出了故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在冬季也能保持“高续航”的科学养护方法。
01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波动”,其实很正常
新能源汽车一到冬天,就会出现续航“缩水”,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且非常真实的现象。其实,这主要是由汽车的动力来源和冬季独特环境共同决定的客观事实。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系统地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是动力电池在低温下的“生理限制”。您可以把现在主流的锂离子电池想象成一个非常“怕冷”的能量仓库。当环境温度下降时,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会变得粘稠,负责输送能量的锂离子活动能力就会大大减弱。这就导致了两个直接后果:第一,这个“仓库”能实际释放出的总电量变少了,也就是可用容量打了折扣;第二,电池的“体力”会下降,表现为车辆的动力响应可能没那么敏捷,同时充电速度也会变慢。更重要的是,在冷车启动时,车辆为了保护电池并让其进入工作状态,还需要额外消耗一部分电能先给电池自己“热身”,这部分能量也来自于您的续航里程。
其次,是冬季用车场景下能耗的“大幅攀升”。在夏季,电动汽车的能耗主要来自于驱动车辆行驶。但到了冬季,取暖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新增能耗项。传统燃油车可以利用发动机的废热来供暖,几乎是零成本。但电动汽车完全不同,它需要完全依靠电池的电能,通过类似于“电暖器”的PTC加热器或能效稍高的热泵空调来制造热量,这是一个非常耗电的过程。开启暖风空调,其能耗可能占据总能耗的很大一部分,直接导致续航里程显著下降。
02 这些养护小技巧,让续航更给力
· 驾驶技巧:以“稳”降耗,动能回收是关键
平稳的驾驶风格是应对高能耗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方式,在驾驶过程中要避免急加速与急刹车:电机在瞬间大功率放电时效率较低,能耗会急剧上升。预判路况,保持匀速行驶,能让电池能量得到最平缓、高效的释放。
善用动能回收系统,建议将动能回收强度调到较高档位。在减速或下坡时,系统会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为电池充电。
合理控制车速,尤其在高速路段,空气阻力是能耗的主要来源。将巡航速度稳定在100-110km/h,相比更高速度,能显著延长您的续航里程。
·取暖策略:智慧取暖,实现能耗与体感的平衡
善用热泵空调:对于装配了热泵空调的车型,请尽量使用自动(AUTO)模式。车辆的空调系统会比我们更“聪明”,它能根据室外温度,自动、灵活地选择最节能的制热方案(是从外界空气中“搬运”热量,还是启动能效较低的PTC电辅热),这通常比手动开关AC压缩机更为节能。
“座椅/方向盘加热”优先原则:这两项功能的功率远低于空调制热。上车后,应优先开启它们,再根据体感温度辅助开启空调,并将温度设置在22℃左右,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取暖的整体能耗。
远程预约预热:在车辆仍连接着充电桩时,通过手机APP远程开启空调和座椅加热。这能将取暖的高能耗负担转移给电网,从而保护行驶电池的电量。
·充电与养护:科学养护,从根本维持车辆状态
给电池保暖:
停车选择:条件允许时,务必选择地下车库或室内停车场。这是成本最低、效果最显著的电池保温措施。
出行前预热:出发前10-15分钟,远程启动电池预热功能。预热后的电池活性增强,不仅能释放更多电量,还能让直流快充效率大幅提升。
掌握科学充电方法:
“随用随充”原则:尽量在行驶后电池仍有余温时立即充电。避免将电池电量用到过低(如低于20%),随用随充是保持电池健康的最佳习惯。
主动调整并保持较高胎压:
大部分电动车的胎压范围在2.0-3.0 bar之间。由于热胀冷缩,冬季胎压会自然降低,而胎压不足会显著增加滚动阻力,导致电耗上升。请车主查阅自己车辆的厂家标准胎压。在标准值的基础上,冬季可以将胎压主动补充至推荐范围的上限,例如2.6-2.8 bar。这能在确保安全与舒适性的前提下,最直接地降低行驶阻力,是实现节能的有效手段。
来源:科普中国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