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科普流量明星

科普·流量明星||这样定闹钟,让你多睡半小时还能自然醒

来源: 科普中国 时间: 2025-11-20

4f36c95e841ee5dbcce8f0f886553db.jpg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莫过于大清早瞌睡睡得正香

  就要被闹钟强行叫醒

  再想眯一下,半个世纪就过去了

  为了让自己起床响应更快

  闹钟必须要又响又多

  定一长串才有安全感

  仿佛这样才能抵消跟被窝分开的痛苦

  赶快住手,闹钟不是越多越响越管用!搞不好会让你更烦躁,更不想起床,人都要整神。

  甚至在某些方面,闹钟太吵,还可能对你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图片

  要是你按时睡觉,但闹钟一响,还是感觉没睡够,脑子反而像被水泥糊住了一样,很可能就是闹钟的问题!

  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不是一直都睡得死沉死沉的,还是会有好几个周期的,每个周期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

  太细的就不说了,大家只需要晓得,如果睡到自然醒,醒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快速眼动期之后。

  这时大脑的状态和清醒时很像,基本可以做到无痛切换,醒过来就没得那么烦躁,有种“睡饱了”的感觉,脑筋都变好使了。

  但被闹钟惊醒,就没法保证醒得那么恰到好处,可能那时候你刚进入熟睡期,纯粹就是被强行吓醒的。

  在熟睡期被闹钟突然叫醒,其实会给你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变得更困,醒了还想睡

  被闹钟惊醒,大脑里的腺苷浓度会增加,这种物质是人产生困意的来源。

  所以你虽然被闹钟叫醒了,但反而想赖床睡个回笼觉。

  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迷糊期

  可能很多人会发现,自己醒了之后总觉得脑子不够用,忘这忘那的,这也跟被闹钟吵醒有关系。

  有研究发现,深度睡眠时被惊醒,2 小时内的短期记忆、认知等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差,甚至运动能力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较低水平。

  身体容易出现应激反应

  很多人的闹钟声音都比较大,或者选用的铃声比较刺激。这种突如其来的声音刺激对人的惊吓是非常大的,在你醒的一瞬间,体内肾上腺素迅速升高,使血压上升、心率加快。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容易增加发病的风险;对普通人而言,长此以往也可能影响精神状态和内分泌,导致容易出冷汗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心脏实在有点受不了。

图片

  事实上并不会让你起床更快,相反,设置很多闹钟反而会让你起床越来越困难。

  要知道,起床不只是眼睛一睁就完了,同时也是整个人体重新调动的过程。

  你从睡眠中醒来的那一刻,依靠的是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来打断睡眠周期,并激活神经和肌肉,你才会变得清醒。

  设置很多闹钟,不断被吵醒、入睡、再吵醒,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就会紊乱,长此以往,你的生物钟也会受到影响,早上起床的时间会变得更困难。

  另外,反复醒来再入睡,人体分泌的腺苷只会有增无减,让你产生更多的困意,反而不利于起床这件事。

图片

  ●给窗帘留个缝,或定时开灯,让人体形成正确的昼夜节律;

  ●闹钟一个就够了,铃响之后利用1分钟时间,逐步唤醒自己的大脑和身体,然后再起床;

  ● 实在要睡回笼觉,最好给自己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不要短时间内频繁被叫醒;

  ●闹钟铃声不要选择过于激烈的声音,以免造成过度的惊吓;

  ●最好也不要选择大自然的声音作为铃声,比如鸟叫声之类的,有研究发现这类声音过于柔和,比较难叫醒熟睡的人。

  其实要想起床不痛苦

  最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头一天早点睡

  保证充足的睡眠

  并且养成固定的生物钟

  希望大家都能睡个好觉

  参考文献

  [1]项志清,荣润国项志清,荣润国睡眠周期推迟综合征《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03)

  [2]Hilditch CJ, Dorrian J, Banks S. Time to wake up: rea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sleep inertia. Ind Health. 2016 Dec 7;54(6):528-541. doi: 10.2486/indhealth.2015-0236. Epub 2016 May 18. PMID: 27193071; PMCID: PMC5136610.

  [3]Keiko Ogawa,Emi Kaizuma-Ueyama,Mitsuo Hayashi.Effects of using a snooze alarm on sleep inertia after morning awakening.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2022 Dec 31;43 (2022) .

  来源:科普中国

cf154953523a9a951059e7e458e5754.png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